两人本可以做好朋友,可惜坏事就坏在神宗的一句话上。(8 / 23)
,国权却落在了下一任梁氏国相梁乙埋儿子的手里。
新一轮的内乱注定爆发,机会比这一次还要好。只是还有雄心壮志吗?就算有,还能承受千百万子民的伤亡,去恢复国土、重震国威吗?
神宗苦笑,我好孤寒,就算再次出征,还有谁能支持、谁来理解……
第二个消息是从西京洛阳传来的,算是一个意外的喜讯。司马光修撰的《资治通鉴》终于完成了。
这部书耗时19年,共294卷300余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代1362年,是中国文化史中独一无二、毫无争议地处于顶峰的编年体史书。
盛世出巨著,它的完成是个不朽的里程碑,不只是司马光等编修者的荣耀,更是宋朝文明的象征。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件好事。
可落在宋神宗的心里,悲凉再次升起。这是部不世出的巨著,相信宋之前没有,宋之后呢?我们现在也知道了,同样没有。
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都与它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可是他可以为之骄傲吗?从名义上讲,宋朝所有的成就都要划入他的账下,不管《资治通鉴》是谁写的,都以他的名义完成。
但是多么的可惜,它出世时国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成就。如果威服四夷,扫平西夏,恢复盛唐时的疆界,那时文治武功都达到各自的顶点,又是怎样的局面?
乐观的人在黑暗中看见光明,悲观的人看太阳都是耀斑。神宗在自己的思绪里越走越窄,终于在年底时病入膏肓,他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大臣们有什么意见,他只能用摇头或者点头来示意。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只来得及给国家册立一位皇太子。
他的第6个儿子当选,这个孩子年仅10岁,原名“佣”,现赐名“煦”,在名义上成了宋朝的继承人。仅仅是名义上,实权都落在他的奶奶,神宗的生母高太后手里。
宋神宗死了,他带走了一个时代。精确地分析,除了势力衰弱的新法集团以外,几乎所有人都盼着他死,不管是他的生母,还是他的亲人,除了他不懂事的儿子外,都等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好让宋朝再次翻天覆地。
“我好孤寒!”
神宗早就有这样的觉悟,也做了一些准备,可惜世事无情,在他的身后,他的亲人、臣子不仅把他的功业败坏殆尽,就连他的声誉都敢于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