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前途远大,无比远大。(6 / 6)
这就是苏轼的护身符,各个时代的女人都爱他、珍惜他、保护他,在北宋哲宗初年时,这种爱护是无敌的。在乌台诗案中,弥留之际的曹太后为他求情,在神宗去世后,他迅速升官重回京城,无论谁反对都没用,这是为什么呢?苏轼本人或许是在几年之后的一个晚上才偶然知道的,可坊间八卦早就传遍了京城。
那天晚上他在翰林院里值班,这是两制官的工作特点,皇帝的命令随时都会从宫里传出来,每天12个时辰,必须至少有一位翰林在班上等着。那晚苏轼的遭遇很奇特,宫里有人来,却不是传命令,而是召他进宫。他见到了高太后和年幼的哲宗。
高太后问:大学士进京前的职务是?
汝州团练副使。
如今何职?
翰林学士。
你知道为什么会升得这样快吗?
苏轼迟疑,小心地回答说:是陛下的错爱。
不。高太后摇头。
苏轼更小心:是太后的赏识。风遗尘校对。
不。高太后仍然摇头。
苏轼一下子站了起来:臣虽不才,尚知自爱,并不敢结交亲贵,图谋官职。说这话时他很痛心,升官不是官方的意思,就只剩下了同僚、上司的推荐,这对他来说是种侮辱,还被太后当面质问。
却不料高太后说:升你的官,是神宗皇帝的遗命啊。他当年吃饭时看文章,看得入迷,每当那时,内侍们都知道那一定是你写的。他说你是奇才,只是可惜没来得及召回你,他就去世了……
苏轼痛哭失声,太后、皇帝也都流下了眼泪。
这三种泪水各有缘由,时间长了才会看清楚。现在只说这件事,到底是神宗爱苏轼,还是高太后本人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