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谎言而已。(3 / 16)
个布衣百姓,不自重些,谁会把我当盘菜?
以此理论,文彦博实在该吐血。元老的恭敬,在程颐看来是种自保的手段,是向皇帝表现臣服。那么随意一些,甚至强硬一些的,都要去死了?宋朝有那么黑暗吗?而老师的尊严,是由摆架子摆出来的,强迫别人不得不尊重的。
那么他的才学呢,孔孟之道的新解,不正是请他来当老师的根本吗?在他心里,这些竟然都没什么分量,都没法给他带来自信,他得去另找办法硬充身份,才能自尊。
他所坚持的理学信念是什么?
听到这番话,很多人都摇头。一年前程颐和文彦博还在洛阳称兄道弟,这时转眼间就不留情面。果然是圣人心海底针,谁也猜不透。
事实上,从这时起到程颐被踢出开封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人猜不透。
平心而论,程颐也有他的可取之处,比如说工作认真。他每天准时出勤,到班之后不说笑不打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本是很好的,可要命的是他还有另一条原则。
推己及人。
这四个字说白了就是将心比心,把别人当自己一样对待。大家都是中国人,相信都认可这一条吧,这是传统美德、保持社会良知的标准。但到了程颐的手里,就出大事了。
他真的像要求自己一样去要求别人了。话说开封城里的六月天,热得跟印度的新德里一样,很多人或中暑或伤风或腹泻,皇帝与民同“乐”,小哲宗也得了皮肤病。这实在太难受了,他是皇帝,只要出现必须全套穿戴,想想全身发痒,还罩着隆重的龙袍,这日子还能过吗?
哲宗请假了。
程颐接到消息之后很沉默,他没有带着教材回家,而是走出翰林院,到四处走了走,最后转到了议事大殿。他看到当时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在忙碌中,像高太后了、宰相吕公著了,都在处理公事。见到了这一幕,程颐突然间愤怒了,而且瞬间达到了无法遏制的程度。
他走到了垂帘前,板起了脸问道:太皇太后,皇上病了您知道吗?
高氏很奇怪:我当然知道。
哦,您知道……既然皇上病了,太皇太后怎么能单独垂帘听政呢?
高滔滔一下子呆住了,她突然发现自己没法回答。不管她有多剽悍,怎样以母改子、以祖欺孙,她都不是宋朝的合法主人。所谓垂帘听政,帘后边必须是两个人,她的位置不许超过小皇帝的龙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