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时的机遇,他在烛光前犹豫不决,突然间阻力到了。(2 / 7)
滔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可是章惇却远远不是什么卑劣的人。那么是什么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高滔滔是不是真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轻了,他的本质还是个大男孩儿,没有深切地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有多龌龊。因为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他手,入哲宗之目,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唯一的解释是,哲宗的身边一直有内奸,几乎随时可以和高滔滔的残余势力沟通联系,甚至于敢在哲宗面前耍花招。
这是对第一个可疑点的剖析,可以说是很致命的,但对追废高滔滔事件来说,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疑点。
疑点二:向太后知道了就算了,为什么一向对政治一窍不通,总是扮演被欺负的可怜虫角色的哲宗亲妈朱太妃也瞬间就知道了?难道她也安排了眼线在儿子身边不成?
这完全是向太后一伙的招数,她知道哲宗的软肋在哪儿,及时通知了朱太妃,真正做到了一击必中。
不出所料,宋哲宗退让了。千载一时的机遇被浪费,高滔滔保住了,连带着向太后本人也安全了。不久之后,这一点不仅害得宋朝倒霉、整个汉民族集体倒霉,就连宋哲宗本人也身受其害。
他在临死前眼睁睁地看着向太后当面弄鬼,可就是无可奈何!
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老天爷把机会放在你手心里,你偏要放弃,那么转眼就会遭到报应,被敌人所毁灭。
这都是后话了,随着追废高滔滔事件受阻,一时间搅动天地的“同文馆之狱”结束了,宋朝进入了短暂的安静期,这段日子很短,一年之后就到头了。
这一年是宋哲宗一生中最珍贵的快乐日子,烦恼、仇恨、憎恶等负面情绪基本没有了,因为外敌压服、内奸除去、新政渐复,所有他喜欢的都已达到,所有他仇视的都已去除。
多么舒心的日子,连他的私人生活都变得甜蜜。
他立刘婕妤为皇后,新皇后立即就给了他最隆重、最渴望的礼物,他有儿子了!这让他欣喜若狂,好多年了,他17岁结婚,这时25岁,一个儿子都没有,简直是他的噩梦,甚至是他工作上的巨大污点。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