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马可惜,李彦仙可惜不?整个陕州城可惜不?(2 / 12)
!
张浚终于停下了,在兴州设立宣抚司大本营,派出大批斥候,去召集被打散了的各种西军。这一次,情况出人意料得乐观,人马逐渐汇集,他清点了一下,乐得合不拢嘴,太棒了,竟然有十多万人。
这消息更坑爹。富平之战时,西军只有十余万的兵力,各路几乎没有留守。这时,从哪儿变出了十几万人?
先不用管这个,反正张相公是神奇的,他说十几万,那就一定是这个数儿。看重要的,这十几万西军中,各路都有,唯独缺少永兴军。
不仅没有兵,连永兴军主将吴玠也不见人影了。
限于条件,没人知道吴玠在哪儿,如果知道的话,他们会被吓死的。并且,稍有点廉耻的话,都会无地自容,找个没人的地方去反省。
这时,吴玠率领几千名永兴军,冲破了金军占领的凤翔,沿陇山向南,直奔关中西南方向唯一的险关要塞——大散关。
第十一章 铁血和尚原
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南郊秦岭北麓,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这里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当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要道枢纽,亦称崤谷。查史书,共有七十余次战役发生在这里,如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也从这里入川。
可以说,这才是川、陕之间的必争之地,张浚放弃了这里,去兴州当川、陕宣抚司,纯粹是昏了头,外行到无可救药。
当富平失守,西军挫败后,吴玠仅率领几千人孤军深入险地,抢占了这块最重要的关隘,尽显其战略眼光、名将风范。
当然,也有人不理解他。他的部下就劝他直接入川,退守汉中,顶在蜀川的咽喉之地,那样不是更有利于防守吗?
吴玠反对,那样太被动了。坚守大散关,会变成金军西进的一根刺。吴玠说:“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可怎样防守呢?这是个大学问。吴玠没去大散关的隘口硬顶着,他发现了一个绝妙点,这个点在大散关的东边,也就是背川面陕的右前方。那里四周陡峭,山顶宽平,是古代兵家所称的“隘地”,即最理想的设寨防守地势。
这块隘地叫和尚原。
地点选好了,问题却出现了。防守的三大要素:地势、士气、粮食,吴玠只有第一个,剩下的两个一点着落也没有。比如士气,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