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达成议和为主。 (1)(8 / 23)
疑岳飞、构陷岳飞,寻章摘句罗织罪名诬蔑岳飞,却没有谁质疑关羽。关羽的塑像随处可见,他由将而侯、升王、晋帝、成神,变得至高无上,而岳飞只能屈尊于西湖边被害地附近,凝望每天的晓风残月。
这都是为什么呢?
早些年时,我也曾经得出一个当时觉得蛮高明的,现在回想起来却很惭愧的答案——岳飞之所以那么为人所怀念、所乐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命运是维纳斯女神的胳膊。
女神的塑像是没有胳膊的,这种残缺就像是岳飞的未竟之志。试问如果他北伐成功、灭金国、迎回二帝等愿望都达到了,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会高于他战胜金国却死于莫须有的罪名这种真实的命运吗?
我想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赵匡胤、朱元璋等重兴汉统的伟大皇帝都没有岳飞式的神圣光环。于是我想,是悲剧的命运、残缺的美感,以及本可以成功,最后却更加悲催的南宋国运,让国人一直沉迷于追问一个可能性:
如果岳飞没死,如果岳飞成功了,如果岳飞索性反了……中国的命运会怎样?在这种假想猜测中,岳飞的地位不断上升,直到光环满身。
当年我自喜于这种发现,现在我很惭愧。
岳飞死在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坚持上,他并不是以所谓的聪明来生活的。所以,所有想以理智的思维去解构他的想法,都注定会走向误区。
岳飞以他一生的作为,树立了一个无瑕疵的英雄形象。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在他个人的列传中,也不例外。史书曾以另一个人的遭遇来类比,那是南北朝时南朝刘宋的大将檀道济。书中说:“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瞋目日:‘自坏汝万里长城!’”
刘宋杀了檀道济,不久后亡国。可檀道济骄侈嗜欲,自奉丰厚,对外作战也未能予北朝以致命打击,怎能与岳飞相比?
岳飞的一生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他是一笔真正的财富,国家民族有了这种人,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
赵构在和约达成、杀死岳飞之后,疲惫且满足地靠在宝座上,回望十余年来的奔逃求和路,一时间感慨万端:
“朕今三十五岁,而发大半白,盖劳心之所致也。”真是不容易,终于和平了,可以恢复到靖康之前的美好日子了。
他身旁的秦桧微笑附和。
是很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