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寂寞,全场欢呼。(2 / 3)
适的,谁过上了都不想再改变。谁要是敢打扰到他们,这帮人立即就会变脸。
悠闲、清雅、高洁、手不沾钱、口不言利都不见了。他们会集狠毒阴损于一身,能赤膊上阵,能口吐莲花,能做出一切人类难以想象的丑事。
这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让赵昚尽情品尝,至于眼下,这票人在帝师副,宰相史浩的率领下集体造反,偏偏理由还正大光明。
史浩说:“我辈虽位处宰执,而朝廷出兵竟不得闻,如此留我辈有何用?”大家都辞职吧!说这番话时史浩的底气还是很足的,赵昚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学生,这好比一头大象如果从小就被拴在一根小木棍上的话,拴到成年,也会认为自己挣脱不开。于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将一根小木棍插到土里,将大象拴在上面,大象就不会动了。
同理,史浩相信赵昚会再一次不顾一切地挽留他,像上次哪怕损兵失地也不处罚,一定要留住他一样。可惜这次他错了。
赵昚能顶住爹的压力,难道还会在乎一个老师?
史浩成功地把自己给辞退了。他走时孤零零的,并没有大队人马跟着他一起回家种地。这很不符合之前文官集团的如火热情,好像雷声大雨点小似的。
可史浩很满意。
同志们都很成熟啊,知道一时怄气是幼稚的,保住了职位才能在关键时刻做事!这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他的学生上一堂新课。
回到江淮前线。马上就要北伐了,看一下张浚的准备。江淮之间的军力号称二十万,这与完颜亮南侵时南宋在京口附近集结的兵力相当,按说是可信的。但是,同人不同命,同事不同时,什么事都会有变化。上次是赵构下的令,所以是二十万;这回是赵昚,数字也勾兑了。
正兵八万,民夫五万,这就是这一次北伐的全部军力。
看着很少,但已经是张浚竭尽全力集结的了。为了这些,他招募两淮地区十八至四十五岁的青壮组成神劲军,驻防建康;招募福建、两浙等地的青壮组成忠勇军,驻防临安;招募北方南下的流民组成忠毅、忠顺、强勇、义胜等军,分驻建康、镇江、淮南、四川等地,以换取当地的正兵出战。
国势如此,张浚也算辗转腾挪尽一切可能地拼凑了。
兵不多,将就必须强。此次北伐兵分两路,两位主将分别是李显忠、邵宏渊。
李显忠,绥德军青涧城人,生于公元1109年,初名世辅,至南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