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尽忠过劳死,死后真相无人知。 (1)(15 / 23)
愿以偿了。
三年期间,她的丈夫越发形貌稳重,符合宋室皇子的身份,她的儿子也证明了自己的健康,没有像他的哥哥那样年幼早夭。于是宫里宫外的大人物们都开始忙碌了。
为了让皇三子越过二哥上位,赵昚先暗中咨询当时的独相虞允文,再在当夜由翰林学士锁院起草相关诏书,还把德寿宫也拉了进来,由赵构亲自出面召二皇子入德寿宫过夜,把这个苦命孩子绊在了皇宫外面。
第二天,文德殿里百官齐聚,册立皇三子赵惇为帝国储君,二皇子赵恺进封魏王,出判宁国府(今安徽宣城)。
消息传出,几人欢喜几人怒,赵恺无法压抑委屈,他质问皇爷爷:“爷爷留我,却让三弟越位做了太子!”
赵构难得地惭愧了一次,安慰道:“儿道是官家好做?做时可烦恼呢。”
呸,当年你还打破了头去争!
四月八日至十二日之间,赵惇往来于显灵宫、太庙、德寿宫等地,向列祖列宗、现存的祖宗致敬;赵恺则在最美的园林玉津园中与两府宰执喝酒。
首相、枢密使为魏王送行。
席间,赵恺向首相虞允文举杯:“还望相公保全。”他已经认命了,此次出京就再也不想回来,不想卷入任何政治风波之中了。
虞允文答应了他。
赵恺先在宁国府就任三年,之后改判明州(今浙江宁波),在这两地他穷心民事,颇有政声,可是心情始终郁郁,九年后就死了。
消息传回临安,赵昚潸然泪下。悲凄中他说:“当初就是看出这个孩子富气不厚、年时不永,才不立他为储君,谁料到居然走得这么早。”
由此,南宋的皇长子、二皇子都死了,赵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帝国铁定的接班人。这个班,就在公元1189年,他父亲六十三岁,他四十二岁时接过来了。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赵惇成为了南宋开国以来的第三位皇帝,却难以产生快感。他真的是太成熟了,头发胡须都已经斑白。为了提早上位,他把胡子亮给父亲看,他多次请皇祖母——赵构的最后一位皇后吴氏吃饭,帮忙说情,都没能提前登基。
这让他对自己的父亲积怨甚深。
这一点赵昚有所察觉,但没往心里去。人总是用己心映彼心,以为自己是怎样做的,那么就会相应地得到怎样的回报。
尤其是中国传统意识里的因果报应,更是深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