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南宋追封岳飞为鄂王。(4 / 4)
都会被这样的朋友所感动。这时举国伐谋,韩侂胄需要蜀川,需要一个掌握在自己亲信手里的蜀川。舍吴曦,还有何人呢?
吴曦入川,先只是兴州都统制兼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这官职一般,仅仅拥有蜀川一部分的权力,可是他迅速壮大,等到战前临安派西线主帅——原枢密副使程松入蜀担任四川宣抚使时,他已经目空一切了。他根本不去参拜主帅,而是派人过去,把程松的一千八百名卫兵收编了。
这实在是强势得过分,但并没有谁为之紧张光火。吴家四代主政蜀川,从来都是军、政、财三权归于一身,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奋力抗金,力保长江上游不失。这时吴曦的跋扈,很容易被人解读成了英武果敢,从而对他信心大增。
蜀川能适时出战,解决了北伐的最后一点隐忧。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中旬,韩侂胄下令北伐开始。此次出兵分为三路,东路战场在两淮,由御史中丞邓友龙任宣抚使,郭倪以副殿帅兼山东、京东路招抚使,为东路主将。中路在湖北,兵部尚书薛叔似为湖北、京西宣抚使担任主将,鄂州都统赵淳兼京西北路招抚使,皇甫斌兼京西北路招抚副使为铺佐。西路的主将是程松,副将是吴曦。
战斗率先在东路打响,东路的两淮区域地势平坦,利于长驱直入,尤其是淮东,是原财迷大将张俊的辖区。战前临安还派三衙禁军火线支援,可见对它的重视。五月十四日,东线左翼宋军进围寿州,金军反应非常迅速,亳的守将率军驰援,宋军稍微试探了一下很快撤退。
开局看似不利,不只是胜负的问题,而是金军为什么会有防备。要知道韩国戚不是韩将军、岳将军,他的斗争史里从来不看过程,结果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的开禧北伐事先没有任何的官方声明,更没有惯例中的拜将誓师等活动。
偷袭才是王道!
可是战况表明,东线需要强力战将才能打开局面。由此,开禧名将毕再遇开始了他极其短暂却绚烂夺目、威震江北的军旅生涯。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他的父亲毕进是鄂王岳飞的部将,家传渊源。毕再遇不仅战力惊人,达到了“挽弓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的罕见战技,为人更有岳家军的遗风。他清廉,他睿智,他不融于官场。开战前他已经年近六十,可官阶只是小小的武节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