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芝麻小官。(16 / 21)
胄的死讯传来。
韩侂胄死后,宋、金两国的和议迅速达成。南宋赔款三百万两白银,岁币增至每年三十万两,送韩侂胄、苏师旦首级过江。
金国归还川陕关隘、淮南地。
开禧北伐就这样结束了,它在历史中,严格地说,在正史中一直是负面形象,似乎一切都像杨皇后哭诉的那样,韩侂胄杀了两国百万生灵。
实事求是地说,韩侂胄以政变起家,也死于政变,在这一点上不冤枉。可死后给他扣上一顶奸邪帽子,并打入历史耻辱柱,就实在不地道了。他终生没有背叛过南宋、赵扩,所以他是权臣不假,却不是奸臣。这一点,在金国都得到了肯定。
韩侂胄的首级送至金国,金国的官员对他的评价是:“……(韩)胄忠于其国,缪于其身。”缪,指错误、违背、荒诞不经等,不是好字义。但这只是针对他个人而言,大前提是,韩国戚忠于国家民族。何况缪通“穆”,武功未成,曰“穆”。
完颜璟追封韩侂胄为“忠缪侯”,把他的首级安葬在其祖先韩琦的墓旁。韩琦的墓在江北,金人并没有破坏它,一直保存完好。
回过头来继续说忠奸,开禧北伐处于相持阶段,南宋自斩手脚,果断认输,并把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脑袋进行高级防腐处理,送过江北,这个事情先不说开中国历史之先河,也不说是对还是错,谁让那时的宋人那么爱好“和平”呢。
只说这帮人稍后的举动。
韩侂胄斥道学,尊岳飞,贬秦桧,这些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大快人心。杨皇后、史弥远等人反其道行之,岳飞怎样,他们没敢再抹黑,而是把秦桧的丑谥又调了回来,恢复了之前的王爵、赠谥。谁忠谁奸,可见一斑了吧。
也许有人会说,韩侂胄虽然不是奸臣,只是权臣,但他舞弊弄权自作主张,大失臣道。还是对比一下吧,隆兴北伐是皇帝主持的,只打了几十天就败得稀里哗啦,丑陋到了灵魂深处。开禧北伐这不好那不好,跟金国较量了一年半,胜负未分,两国相峙。
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这样的权臣有什么不好呢,国家不需要吗?
第五章 蒙古史诗
开禧北伐结束了,它在历史中很重要,人们记得它开始的时间——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六月。可是在大历史的天空下,这一年里真正的大事并不是它。
是漠北草原的统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