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因为他妈妈——秃儿罕·可敦。 (1)(17 / 23)
长、六合,前锋游骑直抵长江防线的滩头阵地采石矶。
兵锋锐利,建康府震动,临安府动荡。
金国能突然发力,全是仆散安贞个人的能量。他家三世名将,祖父仆散忠义、父亲仆散揆,都是当时女真军人的核心人物。轮到他,不仅在战场上战力惊人,在政治上也非常成熟。他深深地知道金国是没法和南宋彻底分输赢的,所以万事都留了一手。
比如不轻易发动渡江战役,去威胁南宋的底线:不杀俘虏,尤其是在俘虏中发现有南宋皇室成员的话,他都严密保护,送到后方给金国朝廷。
这一举动,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里,哪怕是宋朝,都会博得君主的欢心,这样的枪才真正地握在了朝廷手里,多好的同志啊。
该死的是,问题就出在这上面了。
金国的重要衙门尚书省不知哪根筋拧了,成心找仆散安贞的毛病,弹劾他通敌谋反。消息传出,仆散安贞没当回事,大兵们也一通哄笑,尚书省这群白痴,什么都敢说……可紧接着金宣宗说话了:“前日之俘,随时诛戮,独于宋族,曲活全门。”这的确是通敌谋反!
仆散安贞就这样被赐死了。
长江南北大兵们的下巴掉满地,兵当到岳飞那样不听话是谋反,当到仆散安贞这样听话也是谋反,这个职业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仆散安贞是当时金军唯一的将才。此人一死,战争立即崩盘。历时五年的找钱之战结束了,发起方事后盘点,发现不仅没按计划在南宋身上占到便宜,反而军费开支庞大耗尽了国库,连军队本身都“兵马折损,十不存一”。
实在是亏大了。
并且与南宋的仇恨变本加厉,为不久的将来蒙古、南宋联手灭金埋下了伏笔。
战争结束,金、南宋欲哭无泪,或主动或被动或脑残或不得已,反正是国力大伤,军力大损。可国防还不能扔下,甚至必须更强才行。
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同一性质的武装——义军。
其时天下大乱,国已不国,除了南宋一直稳定在长江以南之外,北方的百姓根本无所适从。国境线随时在变动,政府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换人,剃光头留辫子的跑了,戴毡帽穿皮袍的来了,搞得他们朝不保夕心惊肉跳。
想活下去只有一个办法:拿起刀枪,结社自保。
越是艰险苦困中成长起来的力量越是强大。他们虽说是民间的,可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