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不嗜杀。(6 / 13)
的两座象征性标志之一。
贾似道被贬去了婺州安置。婺州的百姓听说他要来,贴出了好多的大字报来驱逐。这一次民众的意愿被满足了,陈宜中借题发挥,极力要求重处贾似道,不杀也要贬得远远的。谢道清焦头烂额之余再不愿为这件事折腾,同意了。
宋廷贬贾似道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今广东龙川)安置,籍没家财,即日出发。这个处罚从表面上看仍然太轻了,可押送贾似道上路的人很有内幕。
会稽县尉郑虎臣。
郑县尉的父亲曾经因莫须有之罪被贾似道发配充军,郑虎臣早就有心报复,这次临安居然点名把这件事交给他做,真是天赐良机。
郑虎臣欣欣然赶去押运,先把贾似道的家人驱逐一空,再把贾似道坐的轿子去了上盖,南方秋天的毒太阳顿时直射贾似道的脑袋。就这样一路晒着向广东进发。一路上,轿夫杂役们“唱杭州歌谑之,每名斥似道,窘辱备至”。
贾似道不为所动,坚持着不死。
行至南剑州(今福建南平)黯淡滩,郑虎臣说,此处水甚清,何不自投其中以死?贾似道摇头,太皇太后许我不死。
这就难办了,违圣杀命官,是犯死罪的。可是郑虎臣不管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贾似道死,不惜任何代价。
当走到了漳州木棉庵时,贾似道得了痢疾,一日大泻数十次,搞得奄奄一息,可仍然不死。郑虎臣火了,他闯进了茅房,抓住贾似道一顿拳打脚踢,好一番运动之后,发现贾似道还是没死。奇怪加郁闷。郑虎臣举起贾似道狠狠地往地上摔,这一次,他的愿望终于达到了。
贾似道死了,他是死在国家大义上,还是死在私仇报复上呢?这个有目共睹。顺便说一下,不久后郑虎臣也死了,被真正的幕后黑手陈宜中杀了灭口。
当此存亡之际,杀奸佞都暗箱操作,比北宋灭亡时杀六贼的闹剧都低劣。
很多人把南宋的灭亡归结于贾似道,更多的人举手赞同。贾似道专权误国,贾似道置襄阳于不顾,贾似道……
到底怎样,用敌人的话来验证吧。
南宋灭亡一段时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今北京)召见原南宋的一些降元的重要将领,问了一个他不解、历史也不解的大问题。
你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投降了?
诸将义愤填膺,集体怒骂:贾似道专国,礼优文士而轻慢我辈,臣等久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