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化作云烟。(2 / 6)
跟着张世杰又看文天祥不顺眼,两者之间几乎什么都正拧。张世杰打算向南方发展,没有最南只有更南,最初的打算是在广州落脚,成立政治新中心。文天祥主张北上,开府永嘉(今浙江温州),这样才能勉强称之为国家。
谁对谁错没有答案,问题是广州突然间投降了,张世杰必须改变计划,于是他顺带着“同意”了文天祥,可以为国家出力了,你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在那儿建立根据地。
文天祥启程,尽管这与他的初衷不符,也仍然坚决执行。可张世杰还是后悔了,文天祥一呼百应,影响力迅速飙升,这会置他于何地,他还会是最有力的实力派人物吗?!
文天祥你不要去南剑州了,去汀州(今福建长汀),有事直接向我汇报,没有召唤不许入朝。文天祥就此被隔离在外。
后世将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评为“宋末三杰”。三者杰则杰矣,各自的软肋弱项也着实明显。于此国家沦丧种族危亡之际,三位仍能坚持本我毫不妥协,但张世杰除了本职业务方面短板严重之外,那颗心也着实不大平整。
流亡小朝廷忙着内讧,元军已经南下。十一月中旬左右,元朝陆军自浙入闽,逼近福州。小朝廷的反应是不去看敌我双方的战力对比,不考虑胜负可能,直接逃跑。
全体登船,目标向南。
当天雾满沧海,浓得不像话,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躲过了危险。元军的水师也已经到了,与他们擦身而过,真是险过剃头。
船队南下泉州,这里有他们的既定目标——蒲寿庚。这是个阿拉伯大商人,任提举泉州市舶司,三十多年里掌管着南宋的海外贸易,是大商人、大官人,更是个大军阀。眼下小朝廷物资严重缺乏,尤其是战船,而这些正是蒲寿庚囤积无数的。
面对小朝廷的要求,蒲寿庚满口答应,不仅如此,还希望小朝廷留在泉州,把这里当成行宫。这是多么好的同志啊,如此时局,如此诚意,千载难逢。
张世杰摇头,一来这与他的计划不符,泉州还不够南,他还要继续南下;二来蒲寿庚一直在元和南宋之间摇摆,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时南宋已经亡国,此人还这么热诚,物反常必为妖!
张世杰趁蒲寿庚回泉州内城的机会,把外港的战船都洗劫了。尽管这样做很下作,可非常时期非常事,也是迫不得已,更何况还是君父洗劫子弟。
蒲寿庚大怒,大商人、大官人嘴脸收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