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沧州故事 第三章 锋芒初露(4 / 6)
有道理。
侦察工作很顺利,这支辽军至少有五百人,营地旌旗猎猎,武器精良,粮食充足,通过各种现象,侯大勇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支有备而来的骑兵,决非偶然路过。回到在森林里的临时营地,侯大勇把观察到的情况和自己所作的结论向众人说了,族人都很是悲观,人的低落情绪也传给了动物,往日精力旺盛的狗也搭拉着头,连最漂亮的公狗都无精打彩地跟在主人身后。
小部落全部人口不过一百人,辽兵却有五百,相差太大,最好回避。
向东,向东,逃亡之路又要开始。
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辽国骑兵连逃亡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当一族人趁黑夜走到一个山口,一阵箭雨,让族人只得退回在森林里的临时营地固守,十几条生命凋谢在山口。
“被辽军包围”,这个事实让本已惶恐不安的粟末靺鞨人冷静下来,即已被围,只有拼死一搏,或还有一条生路。
侯大勇立刻让人检查可战之人和武器。此时全族能战斗的男女共有七十九名,其中男性四十五名,其它都是老弱病残和儿童。近距离武器主要是猎叉和长刀,远程武器主要是长弓,箭支总数为一千五百六十八支,人平三十二支,敌人有近五百人,意味着每三支箭就要射中一个敌人,否则箭支不够用。
营地建在森林中的一块高地上,平均比地面高出约三到四米,东面是一条深沟,约有六到七米,北面和西面是密集的树林,只有南面较为开阔,适合骑兵作战。侯大勇不禁暗自称赞突地稽的军事素养,虽是临时营地,却易守难攻。
来袭的敌军全部是骑兵,侯大勇估计他们会选择从南面发动进攻。粟末靺鞨人本是游牧族,虽受汉人影响很大,对土木工程却并不在行。侯大勇让大部分战士吃饱后休息,安排十名妇女到森林中砍下许多粗壮的树枝,做成鹿角来迟滞骑兵的进攻,安排十名壮年猎手,十三名妇女和全部能劳动的老人,在南面挖陷马坑。让屈由纽古挑选四名箭法出众的猎手潜入西面密林,任务是趁敌人在南面进攻时,偷袭敌首领,发挥类似现代战争中的阻击手的作用。另外,除北面外,西面和南面要尽量把缓坡挖陡,延迟敌军的进攻,所挖泥土用作箭手的掩体。
侯大勇尽量用现有的条件构筑起一个阻击阵地,但是,如此匆忙下,所建阵地能发挥多大作用还不得而知,当所有工事要完成的时候,天也亮了。
正如侯大勇所料,辽国骑兵出现在南方,黑甲骑兵在在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