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剑指秦川 第三百七十二章 荡尽群雄(五十)(2 / 8)
,人民聪慧,实是货真价实的天府之国。
“薛知事离开大梁之前。我已向他交待了治蜀之策,这一次朝廷派到西蜀的接收人员,以三司使下属官员为主,薛知事必定会支持你的。”
又交待了几句治蜀之策,侯大勇道:“南汉、南唐都是囊中之物,攻占这两地只是时间问题,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的契丹,你如今掌管了三司,对于攻打契丹之策必须要提前谋划。出征契丹,我军战线必将拉得很长,后勤保障困难重重,可以考虑在幽州设立大仓库,以缩短运距,减少路上不必要地损失。”
与契丹决战,是侯大勇称帝之后一直念念不忘之事,孟殊作为主管财政的大臣,对此自是心知肚明,他对此有不同的意见,默想了一阵,直说道:“我军扫平南方已呈席卷之势,但是,军士也多有疲倦,若急于与强敌契丹决战,未必就有全胜的把握,想当年,汉武帝与匈奴决战,经过了文景之治,百姓富足,军力强盛,臣以为,与契丹决战宜稍稍放缓。”
对于孟殊的直谏,侯大勇很是满意,可是与契丹决战一事,是大周朝的既定国策,其中原因却很难与外人道来。
在另一个世界里,契丹人强盛数百年,但是,在契丹的北方和东北向,将崛起两个比契丹还要强悍的民族,一是女真族,另一个是蒙古族,这两个民族,先后入主中原,给中国历史带来极大变数。侯大勇急于与契丹决战,就是要通过消灭契丹,最终改变这个世界地政治格局,将命远掌握在大周朝手中,依据大周朝的财力和黑雕军的军力来看,这个想法是能够实现的。
这个关键原因很难向石虎、孟殊等人解释清楚,若是单纯从孟殊所站的角度来考虑,他的意见倒真是老成谋国之策。
侯大勇挥了挥手,对孟殊道:“我回到沧州之前,曾经生活在北方,对北方各个胡族有着深切了解,就拿阿济格所在的部落来说,这一族人在契丹大军围压之下,能够以区区千人与契丹军周旋,令契丹大军束手无策,突地稽部落不过是众多部落中的一个,以他们的才智,迟早会出现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统一全族,他们必然会成为比契丹更加难以对付地强敌。”
“在契丹更北面,有散布于草原深处地诸胡,他们是匈奴、突厥、鲜卑、柔然等族的后代,如今也是一盘散沙,若是他们团结起来,就会爆发出更为惊人的力量,这块大陆将在他们地脚下颤抖。”
看着孟殊有些怀疑的神情,侯大勇接着道:“朕是天子,天子会得到神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