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2)(20 / 22)
建立起现代国防工业,并将现代军事思想大规模引进中国,有效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力。
中德关系的建立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于1870年完成德国的统一,开始了德国的兴起。但此时也是中国国势日益低落的时代,几年间德国在欧洲即取得重要地位并展开了与中国的关系。与其它列强一样,德国经由割地、赔款、设银行、修铁路等方式,在中国山东与东北扩充地盘,所以与俄国、日本常发生利益冲突,此外在1900年庚子之乱后的辛丑赔款中,德国得到20%仅次于俄国居第二位。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德国与中国的关系又开启了另一个新页。
当第一次大战爆发时,孙中山先生力主中国应保持中立,反对加入英法日美的协约国参战,而北京的段祺瑞政府此时与德国断交,当中山先生南下护法决心推翻段氏政府时,德国方面联络中山先生,表示愿提供两百万美金的援助,中山先生亦有中德进行军事经济合作的构想。1921年中山先生派代表赴德国,表达愿借重德国的技术与人才协助中国的发展,但基于现实考虑,德国未同意与南方的广州政府建立正式关系,但中山先生以私人名义已开始秘密聘请多位德国顾问与技术人员在广东服务,建立了日后国民政府与德国军事合作的基础。第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受凡尔赛合约限制,被迫缩减军备与军队规模,大量的军人除役,许多与军需有关的工厂企业失去发展机会,面临了严重的失业与倒闭危机,德国此时亟需发展海外市场来减缓国内经济问题,于是促进对中国关系开始加温,建立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德国对华外交的中心,取代了以前对中国领土与政治利益的企图。
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除党内共产党势力的行动、驱逐苏联顾问并终止联俄政策,蒋对德国本来素有好感,此时对引进德国军事顾问协助中国军事现代化是相当积极的。经过多次接触,1928年底德国方面派来鲍尔上校应聘来华担任军事顾问,开启了中德军事交流的第一步。从1928-1938年,共有五位德国军人来华担任顾问,这些顾问实际上都得到德国政府的同意与支持。
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中国军队(以下简称国军),随着德国军事顾问的来到,德国装备与德式训练自然也跟着而来,军火相关的重工业集团、生产设备制造厂、原料供货商,也纷纷来到中国开展了密切的往来。
来华德国顾问的贡献
德国顾问团来到中国,除有退伍军官外,还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