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这个11月 字数:4093(3 / 5)
解释。
‘;那要是事情发生了,中央会怎么应对?会打仗吗?‘;王靖芸最讨厌的就是内战了。
‘;中央无非剿抚两条路,能迅速武力解决的,就动手解决;一时无法解决,就做出一些姿态,满足一些要求,再从长计议,有了合适的机会和借口,就再对他们下手。‘;作为过来人,刘建业对于老蒋的惯用手法并不陌生,许多的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对此都有表现的。
‘;把那么多精神都用来对付自己内部人,就不能一致对外吗?那么,汪主席遇刺,这件事情,你又是怎么看的?‘;王靖芸还是希望能够多知道一些。
‘;汪精卫,汪主席,早就不是清朝末年那个慷慨激昂,为救民于水火,不惜亲身冒险,在北京城谋刺摄政王载沣的那个汪精卫汪兆铭了。
街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
诧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是多么的让人崇敬的充满爱国热血的革命者的自白。可是,自从孙总理逝世,这位汪兆铭就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想的是如何当上孙总理的接班人,争夺那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宝座,为了争夺这个宝座,他可以反复无常,一会左派,一会右派,拉拢唐生智,联络桂系,多次反蒋,和冯玉祥,阎锡山共同筹划打起中原大战,而且,可以证实的是当年刺杀廖仲恺先生的幕后凶手,其实就是汪主席的多年老友胡汉民,汪精卫知道是胡汉民所为以后,只是将胡汉民以国民政府特使的名义派往苏联考察,纯属徇情枉法。热河失陷之后,汪精卫和他的那个小团体的人,终日宣扬抗日必败,誓死媚日,他已经不止是卖国,简直就是送国,无条件的送国,任由日本人予取予求。就说批准《塘沽协定》以后,民众认为是一个卖国条约,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而汪精卫认为政府签订这个条约是正确的,汪精卫在解释为什么签订《塘沽协定》时说:以前人们批评政府不抵抗而丢失了领土,现在我们进行了抵抗,结果却丢失了更多的领土。中国是一个弱国,这就决定了这场被侵略的国难绝不是偶然发生的。以现在中国的国力,无论进行怎样的抵抗,都没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这是我们最初就明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