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正义(十七) 字数:8068(5 / 8)
的“和谈”条件,并谋求德国支持日本在华的军事行动。他的第二个目的实际上是真正的目的后来实现了,希特勒承认了伪“满洲国”,抛弃了中国这个德国的老朋友,并表示希望日本战胜中国。两个法西斯国家加强了相互的依赖和勾结。所谓“和谈”的姿态,只是蒙混国际视听的一个骗局,如果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和谈条件,不啻是不战而败。中国当然会断然拒绝,日本也就理直气壮地大举侵略。当南京发生大屠杀的消息通过外交渠道传来时,广田又采取老一套,把文件往陆军省一转,无异于把掉出炉子的煤块往火堆里一扔,就抱臂站在一边,眼睛半眯着去享受烈火的美丽和温暖。
近卫首相迁怒于广田在外交上的失败,于l938年5月解除他的外相职务。此后广田也仍然没有消停。作为前首相的他经常出席重臣会议,向天皇进言,参与重大决策,在东条英机任首相、对美开战等重大事件的决策上,都有广田至关重要的一票。
再让我们看看在桑德斯基写的《广田弘毅讯问概要》里,广田是怎样的“正义”和“无奈”吧。
广田是“无奈”的,他说:在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时,作为外相的他试图坚持迅速在局部解决纷争的方针。同意陆军的要求向中国派兵,内阁的依据是保护当地的日本居民这一理由。
战争开始后,他曾经试图通过英国驻日大使克莱迪斡旋和谈,因陆军的强烈反对而被迫放弃,后来陆军想通过德国推动和谈,由于媾和条件对中国来说过于苛刻而未果。
广田是富有“正义”感的:关于日中战争,他个人的意见是无论是否宣战,这种战争都应予反对。可是陆军左右着时局,他实在无能为力。他曾在国会开会期间向近卫首相、杉山元陆相和米内光政海相提出要辞去外相职务,原因是他感到自己不能胜任。但在会议期间辞职会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在国会闭幕后的l938年5月他便辞职了。
广田是“天真”的:l941年ll月17日,在讨论近卫内阁总辞职后的继任首相的会议上,他作为前首相出席了会议。当时木户内大臣说东条能较好地打开局面,他就相信了,就同意起用东条。
广田是“无辜”的:在1941年11月28、29日两天的会议上,东条说明了对美开战的政府计划。天皇询问重臣们的意见,他表示不赞成对美战争,并向天皇表达了这样的信念:所有的事情都应该通过谈判来解决。但东条没有改变立即开战的决心。至于进攻珍珠港,他认为是内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