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回国(三) 字数:6597(3 / 7)
第二次战略跃进”,与刘邓那一次有着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组建东南野战军,下辖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实施第二次战略跃进,以陈Y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Y任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随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渡江战略跃进的一切工作都在按计划秘密进行。
就在这时,4月18日,毛泽D收到粟Y要求改变渡江跃进战略方针的电报。电报长达3000字,提出华野第1兵团暂不渡江南下,而是留在中原,协助刘邓再打几个歼灭战,把1948年的南线作战重点,从渡江跃进完全转为“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大胆设想。并建议:一、以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路北)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手榴弹之补给,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而大量歼灭敌人,并求得在雨季与夏收前在中原地区(主要战场应在豫皖苏及淮北路东、路西)打几个较大歼灭仗。
二、对敌人近后方(淮河以南包括淮南和苏中南线直到江边),则派多路强有力的游击兵团辗转广泛游击,配合正面主力作战。
三、对敌人深远后方(长江南苏浙皖赣问及湘黔)则派出多路坚强的远片游击队,配成犄角之势,采取广大范围辗转游击。
四、以上三线武装部队,依据战局的进展向前推移,如能密切配合,则可能使战局得到较快与较大之发展。
五、如中央认为上述意见可行,则建议集中华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济南,以吸引五军北援而歼灭之,尔后主力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对苏浙皖赣闽地区,则由华野派两旅兵力分路前往即可,同时建议刘邓、陈谢能各抽出一个旅进入湘鄂赣和湘鄂西地区。
作为战区指挥员,粟Y总是从战略、从全局来看问题,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把渡江跃进“和未来的南线决战联系起来考虑的,这涉及到以什么样的战法,在江南还是在江北和在什么时机同敌人进行南线决战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粟裕对自己、对敌人、对党中央和毛泽D的战略意图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他知道自己部队的长处,对如何作战更是无比熟悉。解放战争第三年的转折就是同蒋军进行决战,而过去两年的基本经验则是只有成建制地歼灭敌军主力,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旨,第1兵团的三个纵队,和华野其他主力一样,经过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