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烽火(二) 字数:6610(2 / 7)
5月26日,“重庆”号军舰从英国朴茨茅斯港起航回国,8月14日经香港、上海等地驶至南京下关码头。
国民政府接收“奥路勒”号之后,最初给它起了个中国名字,叫“震旦”号,后来又以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为名,改名“重庆”号,邓兆祥被任命为“重庆”号上校舰长。
国民政府海军有了“重庆”号这艘现代化的巡洋舰,立刻就像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此时国军在陆上各战场已呈败相,解放军迫临国军的长江防线,国民政府海军司令桂永清对“重庆”号寄予厚望,曾经在蒋总统面前夸下海口:“既使损失了全部的舰艇、G军冲破了所有的内河防线,本人也将率‘重庆’号在长江上下继续奋战!”
1948年10月初,邓兆祥奉命率领“重庆”号北上,加入辽沈战役的战团。当军舰驶到葫芦岛附近,蒋总统登上了“重庆”号,亲自部署东北战事。
全身国军特级上将军服的蒋总统带领着大大小小的一群国军高级军官们登上了这艘军舰,在海军司令桂中将的引导下走进了“重庆”号巡洋舰的会议室。
会议室主位背后的正中位置上悬挂着蒋总统身穿军礼服,佩戴全套勋章,手持军刀的画像。画像两旁挂着一幅蒋总统亲书的对联,上联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幅对联正是蒋总统多年阅读《曾胡治兵语录》的心得。
蒋总统在主位坐下,向肃立在会议桌两旁的高级将领们招招手,示意他们坐下。
喝了一口侍从递过来的白开水,蒋总统用浙江官话开始说道:“诸位,此次东进兵团作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迅速击破G军的塔山防线,打通与锦州的路上联系,继而与从沈阳出发的西进兵团会合。倘若能够实现如上作战目的,即是我军不能迅速击败东北之G军,也当能够稳定东北之局势,牵制东北之G军部队,使其不得加入华北战场。可以说,东北战局之成败在于锦州,锦州战局之成败在于塔山。各位有无信心啊?”
“总统所言,确实如此。国军一举突破G军塔山防线,将直接威胁在十五公里之外的G军攻锦部队,使其陷入腹背受敌之局面。锦西的东进兵团一旦成功地与锦州守军会合,不仅加强了锦州的城防,对仍然徘徊在辽西黑山、新立屯一带的廖建楚西进兵团也将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届时,G军久攻锦州不克,东西两路又不能挡住援军,东进兵团一旦出现在锦州攻击圈的侧后,G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根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