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烽火(八) 字数:9671(7 / 10)
在内的国军东北10万精锐之师土崩瓦解。失败的阴影浓重地笼罩着南京国防部。
10月28日下午,何部长在南京再次召集国防部作战会议,研究如何应付日益不利的中原战事。第二天,蒋总统的参谋总长顾墨三又邀请何部长等人研究中原作战方针。会议提出守江守淮的主张,但对守淮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攻为守,徐州“剿总”除以一至两个军坚守徐州外,所有陇海铁路上的城镇一律放弃,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作攻势防御,并以黄维兵团进出周口附近,配合徐州方面作战。另一种意见是将徐州兵力撤到淮河南岸,凭河防守,避开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徐州,依恃淮河阻止解放军南下,以便争取时间经营长江防线。两案比较,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基本意见是采取第一意见。
可是,作为第九“绥靖区”司令官的李延年,直到11月5日开始行动时仍然蒙在鼓里,毫无所闻。
10月30日,东北卫俊如集团全军覆没的结局已注定。蒋总统对东北已无事可做,便把杜光亭留在葫芦岛,让他指挥葫芦岛的国军部队撤退,自己则返回南京。
在南京,蒋总统立即根据国防部和参谋总部的意见,确定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其内容为:将徐州“剿总”的主力收缩到徐州、蚌埠之间,依托这段铁路实行攻势防御,可进可退,同时布防淮河,阻止G军南下。
10月30日下午,何部长再次在国防部召集开会讨论中原作战问题。这时,白健生也从汉口赶来参加会议,坚决不肯指挥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联合作战,在兵力调配上也不像日前那么慷慨了。
白健生关键时刻拆蒋总统的台有他自己的打算。美国政府对南京政府的腐败早就不满了,在暗中支持李德邻、白健生等,试图扶持桂系上台,建立一个由他们直接控制的政府。以李德邻、白健生为首的桂系巴不得蒋总统早日垮台,由他们取而代之。白健生左右权衡,一方面为求自保,另一方面也希望蒋总统在战争中进一步失败,支持李德邻夺权。所以,当蒋总统邀请白健生兼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时,白健生一口拒绝,并且拒绝将华中的两个军划归准备调往徐州地区的第12兵团节制。
白健生的这一招,在关键时间给了蒋总统沉重的打击。虽然十分恼火,但又拿白健生没办法,蒋总统在大骂李、白诸人不知死活的同时,也知道单靠刘经扶这位“福将”不行,只好任命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