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烽火(十一) 字数:10327(2 / 11)
黄焕然的围,以确保徐州之国军主力。”然后他又侧过身对参谋部长顾墨三说:“墨三,你有什么意见?”
“委座,我完全同意国防部的意见。”顾墨三本来就巴不得早一点把黄焕然解救出来,对国防部的方案也有些要补充的,但看到蒋总统的这一架势,也就不敢多说了。
“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就按这个计划实行。”蒋总统批准了郭厅长的方案。
依据郭厅长的方案,国军统帅部立即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蒋总统先后将国军嫡系之第39、54军以及华中的黄培我第12兵团投人了徐蚌线的作战,从而使在淮海地区的国军部队达80余万人,其中大部分部队都是国军已经所剩不多的精锐嫡系。可以说,南京的老头子是把最后的王牌全部都投入到了徐蚌会战里。
只是蒋总统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是,他亲自批准的作战计划,还没有来得及被送达下属部队的各军师长们,就已经被完整的送到了西柏坡,他的老对手的案头。可以说,蒋总统是拿着一份副本在指挥作战,而他的老对手是拿着正本在指挥。
此时,对于淮海战场上的解放军来说,宿县这个关乎全局的重点攻克了,但被包围在碾庄的黄焕然这块硬骨头还没有啃完。
坐镇西柏坡指挥全国战场的毛泽D和指挥徐东前线战场的粟Y一样,也没有想到黄焕然兵团居然会如此难啃。11月13日,他就以为黄、李、孙三个兵团属下的共计11个师至19师可于17日被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全部解决。
就在前线激战正酣时,毛泽D又有了新的想法。
11月16日,宿县城里的枪声刚刚沉寂下来,一道从西柏坡中G最高统帅部发出的绝密电报传到了硝烟滚滚的淮海战场。这是由毛泽D起草的中央军委致刘、陈、邓小平并告粟、陈、张,谭、王,韦、吉,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苏北工委,华东局的电报。鉴于淮海战役规模日渐扩大,南线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明朗,为统筹一切,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以邓为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作战,统一领导战区支前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电报说:“各电均悉,处置甚妥。……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