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烽火(十二) 字数:6067(6 / 7)
估计不足啊!后来我们碰了钉子,可又不敢向主席叫苦,只有豁出来打。主席天天来电催问战况,我心里很急。部队打得很苦啊……”
黄焕然兵团的被歼,等于砍掉了徐州国军集团的右臂,使解放军在兵力对比上转为优势,并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战后,刘总司令承认,第7兵团的覆没,就已决定了徐蚌会战的胜负。然而,华野围歼徐州国军中战斗力较弱的黄焕然第7兵团,足足花了十五天,而且投入兵力之多,伤亡之惨重,都大大出乎预先意料,并一度使粟Y在兵力调度上捉襟见肘。黄焕然兵团的战斗意志,也成为整个淮海战役中国军为数不多的可圈可点之处。这一胜利确实来之不易,华野伤亡近五万,而且多是各部的战斗骨干,排、连、营各级干部伤亡非常严重,有的部队排、连级干部因伤亡而更换达五、六次之多。为解决各级干部缺额,各纵队除将自己的教导团全部补充部队,还将纵队、师、团的警卫、侦察、通信、参谋、机要等部门人员补充战斗部队,甚至将一些机关包括文工团等单位的干部都补入作战部队。一些原来兵员就并很不充实的纵队,到了战斗的最后时刻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虽然各部都竭尽全力,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人员充实作战部队,但是在实际作战中仍感不足。各部都主要贯彻“即俘即补,即补即战”的原则,以俘虏为主要补充来源。战后无论是战斗总结还是个人的回忆,都一致认为,这一阶段的战斗,经历时间之长,战斗类型之多,情况之复杂,战况之惨烈,是淮海战役之最。
碾庄的枪炮声沉寂下去以后,自徐州东援的邱李两兵团也只能悻悻然的打道回府,退回徐州。
南京的蒋总统眼看着黄焕然兵团10万余人全军覆没,无可奈何,只有哀叹。他在11月25日给刘经扶、杜光亭的电报中痛心疾首的说:“查此次徐州会战,我东进各兵团行动迟缓,未能彻底奉行命令,致陷友军于覆灭,实有失军人武德。”“此次作战共消耗各种炮弹12万余发,而我军每日进展尚不及一公里,如此消耗浪费,不计成效,亦我革命军人之奇耻大辱。”
只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蒋总统对于情势的发展已经失去了主动操控的能力,整个战场的形势,对于淮海战场上的国军已经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刘建业跟随邱李两兵团回到徐州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向南京国防部递交关于徐东作战的作战报告,就不得不踏上新的路程。而这次上路,也促成了他新的人生抉择。
憂优书擝 UUtx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