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抉择(二) 字数:8221(4 / 9)
兄做一个交待,交待完了,我才能放心回家奔丧。所以,第二天,我召集十八军、十军师长以上干部,邀请司令官培我兄参加,逐一介绍各军师长及军师特性,并向培我兄慎重提出三点建议。”
“哪三点建议?”
“第一:与G军作战,贵在灵活,绝对不能被围。第二:此去徐州请司令官速派一得力高级人员赴京,向国防部争取平汉路、津浦路由招商局调集车、船运送十八军、十军,此事非常重要。第三:这两个军的军师长,均与我共事多年,亦与G军作战多年,今后凡事请司令官多尊重他们的意见。又特别指着原十八军参谋长现任兵团参谋长萧锐向培我兄慎重介绍,为不可多得之战略家,再三叮咛培我兄要尊重他的意见。”胡连说道。
“伯玉,恐怕你这最后一点,说的不会有什么效果。根据我对培我兄的理解,他个性十分刚强固执,有时固执起来简直就是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你要是不说这最后一点还好,说了恐怕不但不会有任何效果,还会有相反的效应出现。”刘建业说。
“现在我也后悔了。我虽然回到西安,但是心里面一直忘不了部队,所以我一直与兵团的军官保持联系。因此,对于兵团的情况也算有所了解。十一月七日,兵团正是从驻马店和确山出发,挥军东进。行军分两梯次两路线,第一梯次右纵队(十八军、新二十军、兵团部、快速纵队)由确山,经正阳、新蔡赴阜阳;左纵队(十军、十四军)由驻马店,经汝南、项城、临泉至阜阳。第二梯次(八十五军及十八军之四十九师)在广水集结,铁运至确山,循右纵队路线跟进,但是路况很不好,大军运动极其不便。兵团浩浩荡荡挤在正阳、驻马店往阜阳的泥土驿路上,人车争道,无计可施。可惜啊,我刚刚回到西安奔丧,培我兄就忘记了我的嘱咐。他根本没有派人去南京请求国防部调集车、船载运十八军、十军和新二十军。另外,他也没有发现往北循上蔡东行还有一条平行的古驿路是可以使用的。兵团里的不少人都抱怨,培我兄脱离带兵打仗多年,留德回国后脑中所留存的G军,仍是“扛单枪”、“打仗一窝蜂”;兵团部的一群制定作战和行军计划的幕僚,系他从新制军校带去的一群班底,根本没有实战及高级司令部经验;培我兄个人自视甚高,又仗着是十八军老军长而刚愎自用,听不得其他人的意见。”胡连说。
“后来事情又怎样了?”
“起始两天彤云密布寒风澈骨,行军途中还曾冻死人,第三天起艳阳高照,恍如夏天!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