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一(3 / 4)
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和明军决战,将明军打败,那在这朝鲜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没有,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有一战。
小早川隆景和宇喜多秀家以及在附近的几个军团长合计之后,就开始调兵遣将,既然海路已经被断绝,那么索性放弃后路上的全罗道和庆尚道,在那里留下征粮和维持的小队人马之后,其余大军一概北上,汇集在京畿道和忠清道,江原道的兵马也是向西靠拢。
朝鲜多山,平坦地带就是朝鲜半岛西部的区域,大军会战,就是在汉城和仁川一线,汉水流域左近最适合展开。
目前倭寇大军能有的优势就是提前在这边以逸待劳,等待南下的大明兵马,为了保证在大军汇合之前,能有足够的时间,小西行长和黑田长政的第一和第三军团联合北上,先行攻击已经进入黄海道的明军。
在大明军队刚刚进入朝鲜的时候,在乡间野地和各处的道路上,有大明的探马和夜不收活动,也有倭国的忍者和探子侦察,甚至还有分别效命于大明和倭国的朝鲜探子……
但到了现在,明军大部的动向倭寇根本不可能知道,战场已经完全被明军的骑兵遮蔽了,出外活动的明军骑兵有个原则,只要是认为鬼祟可疑,那就可以杀掉,不必理会他穿着倭国的服装,亦或是朝鲜百姓的服色。
战场上的信息被单方面的封锁了,倭寇两个军团的活动随时都被明军掌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到了这个时候,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
虎威军第一团,第五团、第六团,附带大同马队两千,除团属火炮之外,另配火炮二十门,边镇标兵步卒四千人,先期出发,迎击倭寇。
倭寇两个兵团共三万人,出京畿道去往黄海道的北方部分,要先向西然后折向北,即便是大军行进,稳妥些走也不过是两天到三天的路程。
率队南下的李虎头,从出发时候开始,就是每日多走两个时辰,早出发晚扎营,抢出了半天的时间,几乎是和倭寇兵马同时到达的海州,海州和开城之间是平坦地形,但海州却紧邻山脉,黄海道北边多山,那边是葫芦形的平原,海州正好在这个葫芦腰上。
谁掐住了这个葫芦腰,北边的兵马南下就必须要翻山,或者是走海路,不能南下半步,倭寇毕竟是提早行动,尽管李虎头紧赶慢赶,那边还是早一步到达了海州城。
三万对一万,又有城池可以凭依,这个局势对倭寇来说一片大好,不过,这样的大好只不过是纸面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