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平庸之世,见微知着(8 / 11)
吴木桓也就是心中想想,这么快得到山东的回应,也算是不虚此行,当即说是回去商议,就此告辞。
平心而论,山东的这些要求看着都是对关外辽镇有利无害的,山海关到宁远一线地方苦寒不说,还是明清战争的最前线,彼此之间杀来杀去,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如果山东愿意开设商行,那自然是双方方便。
屯田田庄若是在别处,恐怕会和当地的地主士绅冲突,可在辽东,唯一不缺的就是土地,最缺的就是人口。
既然山东愿意自己召集人口去开垦,并且要交给辽镇粮食收成,那辽镇的官兵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拒绝的地方,这对他们没有一点的坏处。
而设立港口供应盐货这几项,或者和辽镇没什么关系或者是辽镇急需的事情,吴木桓走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了,本来这次他来山东,是来示好交结的,可山东提出来的这些条件,倒好像是反了过来。
地主将门出身的吴家当然不会明白胶州营这些条件的用意,胶州营也不指望这些条件对方会欣喜的答应下来,双方目前还隔着个永平府,山东兵马对山海关和辽镇还是鞭长莫及,慢慢谈条件也不着急。
送走了吴木桓的当天,在镇东将军府的边上,一座尼庵当日建起,反正济南城中的空置房屋很多,以内帐房在济南城中的行事权力和效率,旦夕即成。
吴家的使者一走,山东来了一个李孟不得不亲自出面接待的客人,从京师过来的兵部侍郎魏乐泉。
这魏乐泉和那罗侍郎不同,贫寒士子出身,后来娶了朝中某大佬的女儿之后这才是飞黄腾达起来,有这些经历,自然行事思考都要周全许多,尽管是二月初十离开京城,可魏乐泉却走的极慢。
一边是搜罗京师的消息,一边是搜罗山东的消息,崇祯皇帝朝令夕改的脾气他心中清楚,出京时候的交待给自己的底线,天知道半途中会不会有变化,如果自己不能及时知道的话,那就是天大的祸患了。
所以侍郎魏乐泉等待着和自己亲厚的那些同僚和他妻子家的那些关系,每天给传递的消息和局面的变化,如果有什么变动,宁可停下来和京师那边再进行确认,也不肯贸然的匆匆赶路。
这么磨磨蹭蹭的一路南来,等到达山东之后,已经快要过去一个月了,魏乐泉从北直隶进入山东的时候,清楚的看到了北直隶和山东截然不同的风貌,也看到了那些过来护卫他的士兵们的精强。
而且魏乐泉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