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得益者,去永平(6 / 7)
些地主一样的下场。
山东的实力在那里,而且又有朝廷的命令,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的拖延,等待时机形势的变化。
这马匪横行的传闻,想必就是拖延的招数之一,可山东兵马又怎么会被这个事情吓到,河北总兵张江在八月初就派出了第一支队伍,差不多有五百人左右的先遣队,对外的名义也是冠冕堂皇,这些人是为了进驻永平府的大军作准备,选择扎营的地点和军需的筹备等等。
五百人,四十多辆大车,带队的是一名团副守备,姓张名坤,是河北总兵张江的远房堂弟。
目前在山东唯一能勉强称得上是将门的,也就是张江和他的一帮亲戚,在灵山卫所的老军户张林,他的子侄亲戚,在胶州营中服役的特别多,因为本来就有军事基础,又有相对不错的家境,特别适应胶州营的体系。
河北总兵张江这一族之中最为显贵的,其余大部分都是在把总和团副守备的位置上打晃,差不多有十几名的样子,在胶州营中对这个也有个小绰号,叫做“张家将”,不过张家人对这个名称很是忌讳。而且尽可能的不在一个军中,以免遭受到猜忌,不过这倒也不是有意为之。
这年代都是大家族,男丁兴旺的也平常,又是张林这种世代军户出身的,能有这样的局面倒也是平常。现如今山东兵马最亲贵的大将两淮总兵马罡,本来和张江差不多的家境,可人丁比较稀少,至今也只有一个远方的兄弟在登州军中做把总,比不了张家的规模大。
尽管李孟对这个现象没有表态,可在孙传庭和袁文宏那边,对这个可是卡的很严,如果在同一团中,有两名张江的族人做军官,那肯定要调开,同一从属下,如果有擢升军功的事情,一般都是要打回复审,并且从严的考核。
公孙先生和袁先生几次和大帅谏言,说是山东之军队,乃是大帅一人之军队,切莫被外姓人把持,大帅对此笑着回应,山东之地,唯才是举,举贤不避亲,要是他们家人有本事,全部当军将又能如何。
这个事情细节如何不可知,甚至真假都不可知,但这个在极小范围内的传闻,却传到了河北总兵张江的耳中。
对于身在高位来说的张江,这个消息能传到他耳中,本身也就说明了些什么,张江所能做的也就是更加严格的要求,每一个经自己手提拔起来的同族军将都是完全靠得住,都是优秀的人。
这次领队的张坤是张江这一族中除却张江之外,地位最高的军将,自然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