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永世为奴(3 / 4)
语,还是史密斯说了一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远洲鼠:“我是从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得到启发的,这个朋友居然从浩如烟海的动物基因里找到了一个被他成为‘隐垣’基因的玩意儿,可以让一种生物终生不离开自己生活的某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用来从事无人值守的畜牧业相当靠谱,据说如果是用来养鸡,那些鸡宁可饿死都不会踏出领地一步。
可见这个基因的权限已经超越了生物求生的本能,厉害!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基因来限制新制造的机械人的性格。我的意思是寻找更多的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失败的人类基因来制造智能不会超越我们智人,又拥有很聪明才智的人族,比如:我们可以复活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灭绝肯定是有其原因的,有传说他们不会复杂的语言,因为他们的声带结构决定了。还有说他们不懂得做梦,想象力匮乏。证据是在直布罗陀海峡,这个欧洲最南端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现象,在智人到达这里之前,山洞里一直被尼安德特人占据,可是一直没有壁画的出现。
壁画代表了智人的艺术细胞和想象力,很可能尼安德特人就是因为缺乏这个,才没法形成大规模的协作。大规模的协作是需要想象力的,需要集体中的每一个单元认同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前智人是用宗教的想象来规定大家伙的秩序的,所以可想而知,尼安德特人既没有艺术,也没有宗教。
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几万年早来到欧洲,身材魁梧,制造的石器精美实用不输给当时的智人。不过,他们的组织能力不行,从智人在欧洲扩散的速度上来看,智人走到哪里,哪里的尼安德特人就从哪里退散。很明显,尼安德特人虽然聪明,可是协作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形成军队,打不过智人部落。
你们想一想,如果有大量的机械人的神经元是模拟尼安德特人的,他们数量虽多,却永远无法组成一支军队,对人类来说是不是福音?组织能力这玩意儿可不容易基因突变,因为光是一个人突变了没用,别人不跟他合作,他也白瞎。
这种协作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我们智人大约7万年前,也就是我们智人开始走出非洲的时刻,一些演化学家们把这个叫作‘认知革命’,历史的机遇只给了我们智人,现在如果我们复活尼安德特人,他们是不可能有这个机会的。
因为我们是用流水线生产的办法来制造神经元,dna进化的动力失去了,尼安得特机械人不会有后代,即使生产线出了一些变异,他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