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舆论战争(2 / 3)
版,又有多少幕后交易。
有些人昨夜在公共租界的卡尔登大戏院看了《中日海战》。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是一部给日本洗地的电影。
在电影中,中日战争之所以发生,是清政府在朝鲜步步紧逼。日本出于道义才出兵帮助朝鲜获得独立,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对中国宣战。
清政府的贪得无厌和日本的坚守正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把自己伪装成弱者。
这是一个弱者通过不屈的努力,最终战胜强者的励志故事。
片中的海战场景的确惊心动魄,场面宏大。
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看了《中日海战》或许会同情日本。
这就是电影的宣传作用。
当观众看多了这类电影。就会忘掉真正的历史。
这些观众清晨起来,翻看报纸,想看看报纸对《甲午风云》和《中日海战》的评价,却没想到看到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
他们甚至怀疑这两部电影讲的是同一段历史么?
更让他们迷惑的是报纸上的报道同样扑朔迷离。
有的报纸说根本没有大屠杀,只是日军和清兵交战造成的死伤。
有的报纸则给出了证据,信誓旦旦的说日本在旅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
林子轩让万象书局旗下的员工购买了上海的大部分报纸,记录下来哪些报纸倾向于日本,哪些报纸持中立态度,哪些报纸支持自己。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区分阵营的方式。
他昨晚没有睡好,从电影放映结束就陆续接到不少的电话。
大部分是规劝的。劝他不要和日本人闹了,还有关心的,问他需不需要帮助,甚至有恐吓电话,一听就是日本人打来的。
早上的时候,他接到了美国大使馆的电话,随后就是法租界公董局的电话。
可见日本人的动作非常迅速,不过林子轩并不打算停止放映电影。
他之所以选择在1926年最后一天放映《甲午风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元旦相当于西方人的新年,租界内的西方人一般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好好休息一番,各个部门都不会有人工作,尤其是租界高层更是如此。
这是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