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在美国(2 / 3)
奖,这是美国人的遗憾。
林子轩写了不少以美国为背景的小说,如果他能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媒体也可以自我陶醉一番,因为林子轩有美国的教育背景。
唯一让他们郁闷是,林子轩在美国学习的是经济学,而不是文学专业。
这的确是很尴尬的事情,这说明林子轩的文学天赋是来自中国文化的熏陶。
有记者神通广大,在哥伦比亚大学找到了林子轩当年的毕业论文,就是那篇认为美国在十年内将会发生经济危机的论文。
这篇论文写于1920年,七年过去了,美国经济还在快速的发展之中。
林子轩在论文中提到的导致经济危机出现的因素的确出现了某种迹象,但就算是最悲观的经济学家也不会认同这个结论。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至少还能繁荣十年以上。
这表明林子轩不是一位经济学的天才。他在哥大上学期间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的经济学各科的分数都是刚好在及格线以上,并没有太过突出的地方。
人无完人嘛,林子轩在文学方面极具天赋,在经济学方面有所欠缺可以理解。
这篇论文被美国媒体作为花边新闻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媒体更关注林子轩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
新闻媒体对林子轩的大篇幅报道引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注意。
林子轩怎么说也是哥大的毕业生,有了如今的成就,同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荣誉。
于是,哥大下属的通识教育学院邀请林子轩回到母校做一次演讲。
并准备授予林子轩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这是一项荣誉性质的证明。不代表林子轩接受过文学专业的教育,只是对于在某一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的一种赞誉。
不管怎么说,以后林子轩也可以被称为林博士了,在中国还是很能唬人的。
学历一直是林子轩的短板。在中国文坛博士满地走的情况下,有这个荣誉学位就足够了。
他在哥大进行了一场名为《东方和西方》的演讲。
这些年,林子轩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虽然还不算精深,却也有所成就。
同时,他也了解西方文化。至少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都了解。
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和异同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