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僵局(3 / 4)
近一万人,基本都是军工厂和钢铁厂的职工。其中的基数工人王得力坚决都给转移走了。市长黄耀昌也不肯走,理由是只要这座城市还有自己的市民,作为市长就不能撤退。陶廷赓也不走,他的理由更充分,自己当过兵,关键的时候自己可以组织民兵成立一支队伍支援前线。王得力也没有更多的坚持。关键的时候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力量。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等俄国人上来了。在王得力驻守七台河的第十天,八月十四日,彼得诺维奇带着他的远征军团的大部,来到了七台河的外围。
耿彪现在着急得很,没有彼得诺维奇的压阵,基谢列夫的五个师走得这叫一个慢。携带了重火力拖累了行军速度是一方面,来能够一方面基谢列夫也有自己的算盘,想等彼得诺维奇那边打起来了,这样自己面前的中国军队应该会抽调一部分去七台河那边吧,这样自己的进攻将顺利得多。耿彪还派骑二师去骚扰了一下,结果一受到骚扰,基谢列夫干脆把队伍停了下来,这可真是急惊风遇到了慢郎中,没办法,耿彪只好放弃了已经在鸡西修筑好的工事,命令五个师开始包围,炮师也开始向前移动,准备和基谢列夫打一场野外的歼灭战。
尽管耿彪尽量提前了发起攻击的时间,但对基谢列夫集团的攻击开始时间还是比七台河方向晚了近一天,八月十五日上午,围住了基谢列夫集团的五个师开始了攻击。由于参战的部队都是经过了上次围歼阿列克谢耶夫集团的战斗,基本上都对俄军的战斗力嗤之以鼻,尽管周雨轩战前一再强调,这次来的俄军是国内久经战火的精锐,上到各级指挥员下到战士甚至包括耿彪在内,还是低估了这群俄军的战斗力。
首先在重火力上,俄军携带的炮火强度甚至超过了炮二师的火力。毕竟人家装备的是最新式的山炮,口径在105毫米左右,比炮二师装备的75毫米口径的行营炮射速快威力大。俄军五个师一共装备了150门山炮,100挺机枪。在机枪的数量上,国防军倒是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但是在进攻中,笨重的马克沁推进的速度太慢,倒是俄军占了防守的便宜,山炮和机枪发挥了应有的优势,让国防军的战士伤亡不小,强攻不下。
俄军在受到攻击后,马上向七台河方向靠拢,这样,左翼的三师和十三师承受了较大的压力。这些俄国大汉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炮火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想三师和十三师的结合部发动攻击。没有真正经历过白刃战的战士险些被俄军占领了阵地,幸好落在后面的机枪小组们及时赶到,在马克沁狂暴的火力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