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华共和国成立了(3 / 6)
精忠报国!
沈阳内燃机厂已经完成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国产化,正在研究船舶上使用的大型柴油机。沈阳汽车厂也完成了载重四吨的卡车的研制并开始了生产,周雨轩将其命名为解放牌卡车。在新成立的沈阳火炮制造厂,新型的155和203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和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已经开始生产,加上原有的105毫米口径的火炮,现在周雨轩可以开始打造他的大炮兵主义的军队。M42机枪也开始列装部队,正式的名称为通用式机枪,K98的仿制工作也告一段落,在几年的仿制生产中,军工厂的技工也积累了丰富的枪械制造经验,对K98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改进,于是对这支中国版的K98,周雨轩命名为九五式步枪。
既然有了这么多的装备,周雨轩对军队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换装。步兵班由10名战士加正副班长组成,武器为一挺M42机枪,一门60毫米迫击炮,两名弹药手负责携带机枪和炮弹,一支狙击步枪和九支步枪构成。每排三班,每连三排和一个20挺机枪的机枪排。每营三连,并含一个20门120迫击炮的炮连。每团三营含一个60门120口径迫击炮的炮营和15名狙击手和观察手的狙击排。每师三团,含30门105口径和60门155口径的重炮团。每军三师,含重炮师,包括80门203口径和200门155口径的榴弹炮。迫击炮基本由战士随身携带,榴弹炮准备由卡车牵引。改装后的步兵师含机枪800挺,600门迫击炮,90门重炮,火力加强了很多。根据周雨轩的整军计划,需生产三万多挺机枪,两万三千多门迫击炮,7000多门重炮,詹天佑表示,根据现有的能力,在一年半内可以完成军队的换装。
沈阳拖拉机厂也生产了装备柴油机的小型农用拖拉机,并按周雨轩的指示研制和生产了大马力的重型履带式拖拉机。目前还在完善,不久可以投入实用。在北京还设立了《中华时报》,与《东北日报》一起,不断的潜移默化着民众的民主、民权、民生的思想。中华民主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北京西郊成立了民主党的中央党校和中国青年干部政治学院,培养政治上过硬的党员干部和各级的基层干部。下一步,周雨轩准备在军队和各工矿企业中,设指导员和党委书记,把民众仅仅团结在民主党的周围,尤其是在国内外势力错综复杂的时候,决不能让中国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混战局面。
无论是教育还是工业、军队建设的规划都是及其庞大的,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巨大的投入。占领北京后,从皇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