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准备(1 / 4)
黄海大战结束后,损伤比较轻的七艘战列舰和六艘巡洋舰分散到各个港口抓紧时间修理,同时周雨轩开始征集商船,准备登陆的各项事宜。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遍布在中国沿海的从北到南的各大船厂在生产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同时,也生产了不少万吨级的商船,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周雨轩抽空把在台湾的两个陆战师的师长王得志和燕志刚招了回来,和他们讨论了登陆作战的各种手段和对付岸基防御的注意事项,然后把两个人扔回去继续训练。其实登陆的实战演习在台湾一年多之前就一直再搞,只不是周雨轩天生就是个操心的命,什么事情都想亲自把关过问而已。
根据何云飞和蔡猛的报告,周雨轩知道自己现在弄出来的山寨版的航母还上不了席面,于是把剩下的五十几个人连同两艘航母都弄回了葫芦岛,开设海航的培训基地。飞机好造,飞行员可是难培养啊。沈阳的飞行员学校也开始扩招,五常的研究中心开始研究下一代的载重量更大的飞机。周雨轩一时兴起,把后世的B17的大概情形和莱特兄弟等一干研究人员说了一下,以后的重点就是,一要研究下一代的作战飞机,二是要研究这种大型的轰炸机,至于什么时间能弄出来,周雨轩只是要求尽快,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哪个工厂配合,那就直接和詹天佑说,总之一句话,全力配合!
然后到了大连造船厂,于航母的设计人员们开始研究新一代航母的设计图。按照周雨轩的想法,航母不用造得和战列舰似的那么结实,只要能航行,能经得住大风大浪就可以了,不必非得能抵挡住多少口径的炮弹。但是甲板要大,舱里装的飞机要多。尽管设计人员们有些不理解,可还是按照周雨轩的想法重新设计了新的航母。既然不需要那么多的装甲,那就好办了。新型的航母排水量在一万五千吨左右,长约250米,宽25米,通体的甲板,偏向一遍的指挥塔。宽大的船舱里可容纳八十架的歼一。只在水线附近安装了一圈装甲,在底部的油料舱和弹药舱设计了几个密封舱。周雨轩看过之后表示比较满意,抓紧研制并试生产吧。有了航母战列舰和巡洋舰的研制稍向后排,不过也不能放松。
回到北京,马可尼已经按照周雨轩的想法把电话和无线电发报机结合起来,准备生产出一种可以无线通话的机器,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周雨轩命名为步话机,看来使用大砖头似的手机的时代不会太远了。霍勒瑞斯等人已经鼓捣出了一台使用继电器的机电式计算机。可惜继电器的反应时间在百分之一秒,所以想提高这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