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处处烽火(三)(2 / 4)
牧的草原上生息繁衍。五百多万蒙族人在澳洲重新过上了游牧的生活,在第一批移民定居之后,越来越多的蒙族人来到这片土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工程技术人员,要不了多久,这片矿产丰富的大陆,将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生产基地。
完成了澳洲登陆之后,第15、17、18军与中原军区的第7、8军组成非洲军团,开始向开罗集结,冯玉祥任司令,张孝准为副司令,同时蒋百里调任38军军长并任美洲军团副司令。已经集结在塞得港,完成了训练和休整的吴佩孚等五个军组成欧洲第一军团,沿地中海沿岸,直扑小亚细亚半岛的伊斯坦布尔,王士珍和段祺瑞手下的俄国军团也开始了对俄国军队的攻击。
乌里扬诺夫在自己的两个助手的帮助下,组成的布尔什维克党联合了孟什维克,已经开始了在莫斯科的武装斗争。由于周雨轩的介入,这场本该两年前开始的武装起义被拖后了两年,同时地点也被转移到了莫斯科。起义之前,为了得到中国人的帮助,慷慨的乌里扬诺夫不但承认了中国对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的占领,同时还承诺将乌克兰、伏尔加河及顿河以南地区划入中国的版图,以换取中国军队对俄国东线约五十万军队的消灭。
拿了好处的周雨轩自然说话算话,欧洲军团在横扫小亚细亚半岛之后,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划分给伊朗和伊拉克之后,北上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俄国军团也在全歼了俄国在乌拉尔山一带的军对之后,攻击前进到喀山一带。面对中国十六个军的百万虎狼之师,尼古拉二世开始认真考虑与中国和谈的问题了。也许是这些统治者的通病,对于中国军队的咄咄逼人,尼古拉二世反而觉得在莫斯科的那些农奴和流氓们组成的反抗军更让人难以接受。也许是出于一种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想法,尼古拉二世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等地区割让给中国以换取中国军队对莫斯科方面的打击。
乌里扬诺夫很快知道了中国方面风向的转变,马上派阮必成与中国方面商谈,以换取中国方面的支持。就这样,在俄国国内一片混乱之下,两个政府开始争相向中国讨好,最后,俄国的两个政府只保留了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长600公里,宽不到100公里的狭长地区。在几乎占领了俄国全境之后,周雨轩宣布鉴于两个政府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中国本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将不对任何一方进行支持。于是乌里扬诺夫和尼古拉二世分别控制了手下的几万军队,开始相互的对峙和长达几十年的相互攻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