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初见文桂(3 / 5)
立马就来了,双目一亮,眼中懒散神色尽失:“还请世伯不弃赐教。”
文桂虽只是个四品章京,但是他供职的地方却是整个大清的政治中枢——军机处,各省奏报,他们可以参阅,国家政策,有他们拟定;最重要的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决策顾问,他们可以比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了解朝廷内部党派势力的消长,而从与皇帝太后的亲密度来说,他们可以是除了宫里的太监之外,最容易摸清楚上面意图的人。而且诚如文桂所言,沈哲涉世太浅,而环绕在周围的榜样皆是些充满偶然性的经历,和特立独行之人,能真正听到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传授处世经验少之又少,就算有这些人也不会跟你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一路欧洲之行的折磨和委屈无处释放,又恰恰在此时找到了一个跟他同病相怜,对他的处境极为理解,对他的牢骚全盘接受且有给了他极力安慰的人,文桂绝不可能跟沈哲这个仅有一面之缘还不知根知底的人说什么掏心窝子的话。
“伴君如伴虎,朝廷里的事那就从来没有靠谱的时候,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昔贬潮州路八千。’世侄现在觉得是危言耸听,到时候就明白了,没给你贬到奈何桥那就是客气的了。想要为官为的长久,不,是想要保住这颗项上头颅,就得防着,只要是进了紫禁城的门,连站在门口的禁军你都得防着,而且,这防,还不胜防,要是给盯上了,你夜里穿了什么衣服,和你妻子说了什么话,晚饭吃了什么,是不是和那个大人私下里见了面,第二天说不定就已经写成折子摆在太后老佛爷的案上了。”文桂说罢这话,还不失时机地憋了沈哲一眼,似乎是话语未尽。却没再开后。
沈哲先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道只听说过明朝的东厂锦衣卫那是一等一的特务,原来大清朝也有丝毫不逊于前辈的特务机关,而且还比明朝发展的更为成熟,要用特务间谍那就做到真正的密不透风,秘密执行任务最好连执行者也是秘密存在,连个给老百姓看的相应机关也没有,今日要不是文桂向他抖落出来他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再想文桂末了的那个表情,欲说还休,似乎那欲说的话已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范畴。
见沈哲没有反应过来,文桂心想着这孩子也没恭亲王说的那么灵光,但还是好心稍稍提点了一下“上次一个新晋的庶吉士,就是自己关上房门喝酒喝糊涂了,吟了句什么‘明月照清渠’,第二天就被刑部给带走了,没几天死牢里了。”
沈哲干咽了口唾沫,这才搞清楚,这位文桂大人刚才是想告诉他,最容易中招的倒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