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政令、物质、人心(5 / 7)
果然已经成清廷的走狗了,居然还想拉他一起下水,做梦!
沈哲心道,讲了这么半天你小子不会还以为咱俩是要单干吧,嘴上却解释着:“没让你给它卖命,是要你先暂时借助于它的力量而已。”
“说得好听,到头来还不都一样。看来沈公子已经非我同道中人,告辞。”章云平恨得牙根痒痒,几个字几乎是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说完抬腿就要走。
沈哲先想说这不是我家,要走也不是你走,不过立马把这句此时来讲极不靠谱的话咽了回去。
因此,章云平听见的则是背后那个年轻的声音说:“章兄难道真的认为是武昌起义把清朝推翻的吗?”
章云平没有转身,但停下的脚步已经告诉沈哲他还有兴趣听下去。
“武昌起义的成果不过是策反了几队新军,这个人数对清王朝的武备而言有何没有没什么两样,随便打场仗死的也不只这个数,就算是占领的武昌是省城,清朝在当年丢在太平军手上的省城也不止一个两个。武昌起义之所以可以让清王朝覆灭是因为武昌起义仅仅是一个开端,紧接着武昌起义的是湘、陕、赣、晋、川、滇等十数个省份的相继起义独立,这是人心向背。老祖宗的话虽然有很多谬论但有一点至少没说错,‘得人心者得天下’。当年的革命党虽然在武昌起义中取得群众支持,但没有将背离清廷的人心转向革命党,民不知革命何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最终在所难免,同样的错误,可一不可再。人心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从1840年到1911年整整大半个世纪的耻辱,才让天下的人心背离清政府,如果民化不开,可由革命开之,但不是革命开之就可瞬息改变。但是如果中国不先形成民主共和的风化,而以民主共和之体制强加于其上,那么中国之命途还是会像我等所见之坎坷艰难。当年清廷冥顽无所开化,强行革命乃是别无选择之举,但如今,你我二人于此,难道不应一试先变民心而后革命。”
章云平闻言冷笑一声:“听沈公子的意思,那是想要新政啊,当年康梁做不成的事情,你这么有把握你能做成。”
沈哲仍然气定神闲,语气不徐不疾:“不是康梁做不成的事情在下就能做得成,而是光绪皇帝做不成的事情,同治皇帝未必做不成。”
章云平转过身来,嘴角抽动了一下,心下觉得沈哲说的倒也在理,毕竟外甥和亲儿子那是很有差距的,慈禧太后不想让光绪帝夺权,但是让他的亲儿子掌权她未必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