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东瀛之石(2)(7 / 8)
出其右者,他们要是认了榜眼,没有人敢当状元的那种类型,但是,这样的政局动荡似乎也并没有影响到法兰西的继续敛财,因为很明显,无论政府怎么换,所有人都不会嫌弃自己口袋里的钞票,在赚钱这种事上,就算是两个敌对的势力也可以轻易达成共识。但是在政府更替之交的时候,出兵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按照他通常的程序,他会拉着他不打不成亲戚的英吉利来挑大梁,自己殿后,或是高点儿后勤工作,但是此时的英吉利似乎才想起来要和他们计较百年战争的世仇,不管他们怎么暗示,甚至是把话都挑得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人家就是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看着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尤其是在华势力与日俱增,日益嚣张,甚至是英吉利的好儿子美利坚也在华尝到了不少法兰西可望而不可即的甜头的时候,法兰西一方才终于懵懵懂懂地发现自己的阵营似乎已经是少了不至于一位盟友。
英吉利想要利用对清政府的扶持而独吞远东利益的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曾经是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兰西不能说是不甘示弱,但怎么找也不会傻到坐以待毙,但是有不能真刀真枪地在远东和英吉利明抢,自然也要在亚洲扶植起来一方势力,以便与之抗衡,但是远东这个地方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是一方独大,因此国力差距悬殊,要找到和清国同等的国家又怎会是一件易事,只能退而求其次,观察来,观察去,这个“其次”似乎也只有新兴崛起的日本能够担当这个重任。
此时的法兰西胃口还没有辛丑条约的时候那么大,俄国也是秉承着不挑不拣,能捞一点儿是一点儿的豁达心态。
因此,日本国虽然比起大清国是小得不值一提,但是比之远东除开清国意外的其他国家来说,也算是一个大国,无论从开化的程度,国家的实力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佼佼者,而且毗邻着亚非洲地区唯一的一块处女地——朝鲜,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足矣弥补法兰西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日本与他们的另一个盟友俄罗斯也是邻国,自然在控制上就有更大的优势。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英吉利虽然没有再和他们站在同一个阵营的打算,但在很大层面上也是因为舍弃不下清政府源源不断给予的优厚待遇,并非是真的就和大清国结成了稳固的政治同盟,更别说是军事同盟,毕竟清国这样一个国家,根底硬,跟欧洲的血债,也不只是两次鸦片战争这两笔这么简单,更是曾经扮演了“上帝之鞭”的角色,托蒙古铁骑的福,带去的黑死病让欧洲稀里糊涂的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