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东瀛之石(4)(2 / 9)
子,被推举为新的中山王。
公元1406年,察度王世子武宁被佐敷按司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公元1416年巴志征服山北。公元1429年巴志又征服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为王城。
琉球历选的五年,即公元1430年,明宣宗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而第七代国王尚德也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
大约在公元1400年—公元1550年期间,即中原明朝初期及中期之际,琉球王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中原、朝鲜、东南亚各国以及东瀛等过进行贸易。
在15世纪—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也曾一度受到阻碍。
琉球历成化五年,即公元1569年,琉球内部发生了内乱,第一尚氏王朝的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
公元1470年宫中的御锁侧官即琉球宫廷中管理财政的官员——金圆被群臣推举为君,并于公元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
公元1472年明朝派遣使臣正式册封尚圆,也就是已经改姓国姓尚氏的金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公元1478年-公元1525年)琉球正处在他的黄金时期,尚真王先后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
至琉球历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尚真王平定了与那国岛的“鬼虎之乱”后,琉球王国终于完成了对于整个琉球列岛的势力扩张,最终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琉球国疆界,这也就是在琉球史书中所称的“三省并三十六岛”。
尚真王还确立了琉球的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此后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及王族、国相、寨社三个层次。国王之下为王族,分有王妃、世子、郡主、附宾(驸马的低一级称谓)、摄政(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代行国政)五种官称。
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国相由国王任命。在琉球的历史当中,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官员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酋长外,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官职,包括出使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