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东瀛之石(7)(6 / 8)
位于江苏的应天府。
应天府是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十年之前,这里还是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太平天国的首府,三十多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大清国和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自此开始了一个帝国漫长的耻辱。
如果说,大清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是十多年前的火烧圆明园,那么这一切的起点,都是来自于应天府的。
而此次谈判中,大清帝国的首席交涉人直隶总督——李鸿章,之所以放弃了原来拟定的地点北京城,而宁愿自己多跑小半个中国,到千里之外的江宁来谈判,只是因为,他刚刚在琉球国内附一事上立了首功的干儿子沈哲曾经说过,我华夏的尊严是在哪里丢失的,就要在哪里找回来,不敢怎么样,江宁这个彩头,倒是比其他地方都要好一些。
跟别人不一样,沈哲没有来得及回京,不过说白了也是朝廷还没有明文召他会经,虽然被重新启用,首庄事物,办的也算是个开门红,但是怎么说都还是属于丁忧之期,朝廷没有说话,确切一点儿说是皇上和太后还没有发话,他也不敢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回了京师,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这次在南京与日本和谈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找借口回京的极好机会,就算是回不了京城,他也大可以和李鸿章一起直接去保定,不管怎么李鸿章那边的消息肯定比在这岭南要来的快上一些。
沈哲对南京并不陌生,他出生伊始,就在这个地方,南京市六朝古都,风水是龙盘虎踞,自然没得说。但是这地处江南,从骨子里就抹不掉江南的那股艳丽的劲头,因此从古至今,凡是定都江宁的王朝虽然多,却也难得长久,同是古都,江宁的大气就与西安有所不同,长安的大气凝聚着始皇帝扫平六国的雄浑,汉武帝北伐匈奴的豪迈,藏于黄土高坡的千沟万壑之间,而江宁的大气则是葬身于江南的温山软水之中,吴头楚尾之间,给这份大气有凭空添加了一丝女性的柔美情怀,沈哲常常想,如果长安是秦皇汉武的话,那么江宁就是长孙皇后那样巾帼英雄式的人物。
独自走在秦淮河畔,不知不觉就绕进了乌衣巷,没有南京总统府和路边的梧桐树的南京,让沈哲觉得分外陌生,就连这里,也不是他记忆中的地方了。
从乌衣巷穿出,便到了夫子庙,夫子庙旁的江南贡院因为不是科考的念头而分外冷清,江南贡院也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众所周知南方盛产佳人,也盛产才子,朝廷每次的科举,江南籍的书生总是能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