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东瀛之石(8)(2 / 12)
载了秦淮河所有悲伤与欢乐,施恩与负义,拯救与杀戮,信任与背叛,多情与薄幸故事的秦淮河水了。
听到沈哲说话,东乡胜道立刻从自己的幻想中回过神来,微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已经回来半年了。”
说罢,二人都是一阵沉默,各自有各自的心事,沈哲这边不消问,也知道东乡胜道此次前来绝对不是为了要游览泱泱中华的名山大川,东乡胜道是日本萨摩藩的武士,而且早在三年前在横滨相会的时候东乡胜道就已经明确的表明过他和日本外相井上馨的关系似乎是过从甚密。作为一个曾经跟随岩仓考察团出访欧洲,又在西洋渡过金的青年才俊,这个在江宁的谈判又怎么会少了他?而东乡胜道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来意能瞒过沈哲,更何况,就算是现在瞒过了,到了谈判桌上也不可能瞒得住,想到了三年前,同样是一壶酒,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只是在那个时候,至少是东乡胜道还并不知道他们两人会在不久之后成为敌人。虽然日本对于中土早有觊觎,但是毕竟是当了中原难么多年的学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感情的话,至少在此时还是残留了一些的,尤其是在东乡胜道这种心思纯良,没有什么扩张野心的青年人,也无怪乎很多人都说,当年鸦片战争中华为英国所败的时候,最伤心的并不是大清国,而是一衣带水相隔的日本痛彻心扉。
东乡胜道不禁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荀况的稷下学宫中的某一夜晚,李斯与韩非即将分别之时,是否也像今日一样,吟唱一首:“汝莫为秦相,吾不做韩相,他日兵戎见,兄弟两相伤。”不过他们两个人似乎连韩非和李斯都不上,因为李斯西去秦国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他愿意,他自然也可以选择成为和韩非一起出仕韩国,成为韩王安的一位重臣。而他东乡胜道和沈哲,生来就是在两个不同的阵营,而且是逐渐走入有史以来最尖锐的对立的两个国家,忠孝是这两个国家每一个子民的基本守则,况且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属于这个社会的底层,而是要担负所有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国家危亡之时担负起责任的阶层,他们有各自忠诚的对象,这是天生使然,由不得他们来选择。
不过,他们二人究竟何人会是李斯,何人又会是韩非呢?
此时的东乡胜道还不想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是他还不敢做这样的思考,在他第一次见到沈哲的时候,他就认定要和这个成为莫逆之交,两个少年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固然是一个方面,而他们并没有互相了解之时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如果沈哲一旦成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