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落花时节 (1)(6 / 22)
便受命主管总理衙门,十多年来,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炙手可热。光绪二十二年九月,素有“中国第一外交家”之称的文华殿大学士、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奉旨“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现在是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四,公元1898年4月24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刚刚复照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许诺“不将福建省内之地方让与或租与别国”,以保证日本的“势力范围”,紧接着又在进行一场中、英谈判。
大堂门口,两名“苏拉”垂手而立,随时听候召唤。“苏拉”为满洲语,本义指闲杂人等,大清国内廷机构中的勤务,通称为“苏拉”。
大堂之中,并排悬挂着大清帝国的黄龙旗和大英帝国的“米”字旗,设一张红木长案,宾主分列两旁,犹如纹枰对坐,黑白对奕。不过,中国自古以来的确是这样下棋,而用于两国谈判,还是跟洋人学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也已经习惯了。
中国方面,谈判代表是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鸿章,经筵讲官礼部尚书许应骙,尚书衔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张荫桓。其中以李鸿章职位最高,头戴白罗胎凉帽,珊瑚顶,插三眼花翎,身穿四爪九蟒官袍,仙鹤补服,项挂一百零八颗珊瑚朝珠,脚蹬玄缎厚底官靴,腿边斜倚着一根笔直光洁的西式手杖。李鸿章年已七十有六,本来高大的骨架,已经坍塌松懈,肩背有些佝偻;脸上的皮肉软软地下垂,眼睛下面两个鼓鼓的泪囊,稀疏的胡须已经全白了。
英国方面,全权代表是驻华公使Mac
Donald,汉文名字为窦纳乐。他身躯硕壮,着黑色燕尾服,雪白的领口上打着黑色须结。淡褐色的鬈发已经略显谢顶,更加衬托出宽阔的额头,高耸的眉弓下,戴一副金丝眼镜,一双灰蓝色的眼睛熠熠闪光。此人1852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陆军军官家庭,1872年从军,1888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896年任英国驻华公使,现年四十六岁,集军人气质、外交家风度于一身。
窦纳乐正在操着高傲的英语阐述英国的立场,面前放着一沓文件,还有一个包扎整齐的羊皮纸卷。中、英两方的通事各自操着紫锋狼毫和鹅管笔紧张地笔录。等他的发言告一段落之后,中方的通事再一字不漏地用汉语转述一遍,如若某处用词不够准确,英方的通事还要以嘲弄的口吻加以纠正。而在窦纳乐叽哩咕噜地发言的时候,听不懂英语的李鸿章恰好可以喘息片刻,以准备应付下一个回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