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潮涨潮落 (2)(3 / 15)
1896年向你所颁发之驱逐出境令而遭受拘捕……”但是那件事并没有到此为止,不但香港舆论哗然,甚至在英国本土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著名人士和报章对香港政府的这一做法表示不满,直至今年4月5日和7月8日,英国下议院议员戴费特还曾两次提出质问:孙逸仙博士在该殖民地对于英国当局所犯或被控告的罪行是什么?他被逐出境是否出于中国政府的要求?如果他在英国领土内并未触犯任何英国法律,香港政府对他的驱逐令是否应予撤销?面对这样的质问、骆克感到汗颜,因为他明明知道孙逸仙在香港并没有触犯任何英国法律,中国政府也没有提出驱逐他出境的要求,罗便臣总督的决定实在是不够慎重。现在他虽已卸任,而那一事件却余波未息,骆克难道愿意再惹一次这样的麻烦吗?不,不应该再做那种蠢事了!他认为,易君恕潜逃香港,中国政府既未发觉,当然也未要求引渡或驱逐出境,如果易君恕本人不触犯英国法律,那么目前就无须去触动他,以免造成被动。而对于林若输这样一位知名人士,不但不要轻易伤害他的感情,而区还应该充分利用他,如果把他摆在负有治安责任的太平绅士职位上,将发挥重大的作用,难道还用担心管不好自己家里的“治安”吗?
这场争论的结果,骆克占了上风,卜力总督接受了骆克的建议。但是,总督对此作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修正:不必急于实授林若翰为太平绅士,但可以把“太平绅士”头衔作为一个看得见而又抓不着的诱饵,悬在他的面前,吸引着他为政府做些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接管新租借地的准备工作,正需要像他这样的“中国通”参预,等到他的表现令人满意的时候,再把那顶桂冠套在他的头上也为时不晚。总督实在是聪明绝顶,技高一筹,他的这一决定使骆克和梅轩利两方都能够接受,虽然各自仍然有所遗憾。梅轩利认为:林若翰不受惩罚倒也罢了,现在却因祸得福,未免太让他占了便宜;骆克则觉得这样对他的这位老朋友似乎残酷了一点儿,但总督既已决定,他也就只好服从,惟愿林若翰能够不辜负他的推荐,对新租借地的接管作出贡献,太平绅士的这顶桂冠才不至于成为水月镜花……
林若翰已经看完了那份表格,诚惶诚恐地抬起头来。
“总督阁下,这表格……就在这里填写吗?”他问。
“哦,不,”卜力站起身来,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你拿回去,尽可以从容地填写,然后交给骆克先生。”
“好的,”林若翰颤巍巍地站起来,无限感激地仰望着总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