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 (1)(12 / 22)
是怎么回事?他说他从北京来,从家里来,来告诉少爷:老太太、少奶奶,还有新添的小姐,她们……她们怎么样了呢?真可惜,栓子没有说完,这个梦没有做完,他就醒了,留下的是牵肠绞肚的思念,惊心动魄的担忧!
易君恕的心碎了。无论梦境是假是真,他都不能原谅自己,堂堂六尺男儿无力保护老母、弱妻、幼女,艰危之际,弃家而逃,他已经愧为人子、人夫、人父;而今香港“拓界”在即,新安县志士抗英大计未酬,他却不能自持地堕入缠绵恋情,耽于片时春梦,则简直是可耻了!栓子干里梦寻,以鲜血把他惊醒,正是对他的警示!他惶然垂下头,目光却触到了熟睡中的倚阑。窗外星月无光,黎明的曙色幽暗清冷,朦胧之中,倚阑娇小的身躯安卧在他的睡榻上,洁白的面庞,纤细的手臂,仿佛大理石琢就的一尊雕像。易君恕好似被烈火灼伤了眼睛,一阵心悸,闭上了双眼!刹那间,他的眼前闪过去年秋天在码头上的初次相遇,宛如“鬼婆”的倚阑小姐是那么高傲,冷漠的眼神拒人于干里之外,易君恕这位中国绅士、京师举人根本不在她的视野之内;亡命天涯的易君恕强忍着屈辱,才没有掉头而去,跟随他们父女来到这座翰园,吞咽着寄人篱下的苦水。秋去春来,四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判若天壤的变化,由格格不入而坦诚相见面鱼水相依,最终发展到今日……这一切都始料不及!如果说,他最初的忍让是迫于无家可归的窘境,是出于对翰翁的感激和尊重;在得知她的真实身世之后,他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去关怀、抚慰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是缘于同根相生的骨肉之情;那么,今天的现实又该怎么解释?两个人永远保持着既是师生又像兄妹的真诚友谊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又要走到这一步啊?啊,啊,爱河边缘这极其危险的一步!如果说,十八岁的倚阑尚且幼稚单纯,将近而立之年的易君恕为什么也失去了理智?无论是西方《圣经》对亚当、夏娃“原罪”的昭示,还是东方亚圣孟老夫子对“食、色性也”的无可奈何的哀叹,都已经无法挽回既成的事实!“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不,纯情少女已经委身于他,他的肩上就承担了责任,永远也不可以抛弃她!但是,他现在正处于怎样的境地?他做得到吗?
窗外春雨潺潺,寒气袭来,易君恕不禁一个战栗!啊,倚阑……
倚阑翻了一个身,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发出含糊不清的梦呓:“先生……”
“倚阑,倚阑……”易君恕的眼泪夺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