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寸土必争 (2)(5 / 9)
盛满鸡蛋的竹篮,仔细地讨价还价,卖了钱换些油盐针线。正是春寒料峭时节,凉风习习,闹市中的空气也仿佛蕴含着某种不安,趁墟的人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老莫头戴瓜皮帽,身穿裘皮缎袍,胸前挂着亮晃晃的金表链,俨然一位乡绅富豪,出现在街头。看惯了香港上环、中环车水马龙、花天酒地的老莫,并非有什么闲心逛这种乡间墟市,他是赶来参加一个重要聚会的。邓菁士向四乡发出了邀请,约定今天在东平社学共同议事,老莫因为曾经捐款五百港币,有功于家乡,也接到了帖子。这个会,自然是极要紧的,慢说者莫手里有帖子,就是没人邀请,他也要毛遂自荐挤进去!
与满街惶惶不安的乡民不同,老莫满面春风,迈开大步,朝前走去。他知道,东平社学是元朗墟附近乡民的议事中心,虽无明文规定,却是约定俗成,连一些生意人立约为证,江湖人士拜师结义,也常要借助那块宝地。社学的后门有一棵百年老榕树,炎夏遮阳,春秋挡雨,更是常常聚满了人,饮茶闲谈、下棋打牌、玩鸟斗虫、舞刀弄枪、吹笛唱曲,无奇不有。
老莫远远地看见那棵老榕树,东平社学就要到了。忽然间,只见前头人群当中,一个年轻后生站在高处,怀里抱着一摞纸,呼啦啦向空中抛去,人群顿时乱了起来,纷纷伸手去接那空中飞舞的纸片,飘落在地上的,也有入抢着去拾。老莫一愣:这是做什么?乡下人也懂得搞什么“幸运抽奖”了吗?心里琢磨着,也就凑上前去,有一搭无一搭,伸手从空中抢了一张,看看到底是什么名堂。
不料这一看,看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是一份木版印刷的揭帖,右首一行大字:“抗英保土歌”,随后便是一首排列整齐的七言歌词:“中华自古文明国,礼义之邦五千年。谍料近世风云变,海外开来鸦片船。毒雾妖氛染净土,英夷寻衅起烽烟。……”历数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九龙,一直说到眼前展拓香港界址,号召乡民拿起刀枪,武装抗英,末尾说道:“雪我国耻抒正气,保我河山保我权!男儿生死泰山重,排将热血染红棉!”
这歌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极具煽动性;书体介乎行楷之间,俊秀挺拔,刚柔相济,倒是一笔好字!老莫捧在手里,沉吟道:嗯,不知这是何人手笔?
他一路寻思,不觉已经到了东平社学,便从后门走了进去。屋里一副长案,四周围坐着二十余人,老莫有的认识,有的尚觉面生,但粗粗看去,厦村、屏山、锦田、大埔头、龙跃头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