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寸土必争 (2)(7 / 9)
这里都是自己乡亲,没有外人,莫先生无须多虑,请讲!”
“这……远者,英人割占香港、九龙,早已成事实,自不必说了,只说近者,”老莫不慌不忙,侃侃而谈,“香港拓界之议,去年李中堂已经签字画押,经皇上未笔御准。因此,英人前来接管,倒也是依约行事。我们若予以抵抗,与英人交恶,只怕犯下违抗圣旨之罪,如何是好?在座诸位,祖上都深受皇恩,功名累累,此番抗旨不遵,但恐坏了祖上名声,望诸君三思!”
他这番话一出口,会场上气氛陡变,如一瓢冷水浇进热锅,霎时停止了沸腾,人们的脸色不觉笼罩了阴云。
“莫先生所说,我倒不以为然!”座中一位中年士绅说道。老莫抬头一看,倒也认得,是屏山邓芳卿,虽比邓菁士年轻,辈份却长他一辈,所以坐在那里,巍然有长者之风。
“啊,愿聆邓先生赐教!”老莫对他点了点头,说。
邓芳卿继续说:“邓、文、廖、彭、侯各族先人深受皇恩,功名累累,皆因忠君爱国;当今国难当头,我辈后世子孙,正应当继承祖先遗志,守疆卫土;如果叛国降敌,做了英人的奴才,那才是辜负了大清国皇恩浩荡,愧对先人的忠魂英灵!”
“是啊,是啊,”老莫咂咂嘴说,“邓先生此言倒也不差,可是,这香港拓界之约,连皇上都已恩准了,那么,我等草民……”
“莫先生!”邓伯雄按捺不住,起身说道,“你可知道皇上处境艰难,身不由己?即使准予签约,也是迫于无奈!当年甲午战败,台湾割让与日寇,不也是如此吗?而台湾人民却并未由此降服,他们奋起抗敌,连皇上也予以默认,并未指责为抗旨行为!”
“这倒也是……”老莫又说,“但台湾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实力雄厚,又有内地张之洞幕后支持,而新安县情形全不相同,有谁肯为我们做后援?乡民要想战胜英军,只怕是难啊!”
“不然!”邓菁士目光炯炯地看看坐在身旁的老莫,说,“据我所知,两广总督谭大人曾上书朝廷,奏明新安百姓‘咸怀义愤,不愿归英管’,可见对我们抗英之举,深表同情;况且,深圳、东莞民众,深恐英人北犯,也对我们抗英行动全力支持;我们不惜倾家荡产,也要率领十万百姓,打退番鬼!”
这时,文湛全起身说道:“当年,宋室衰微,我祖上天祥公辅佐幼主,守尽最后一寸来土,虽兵败被俘,誓不降敌,以死对国,正气长存!而今大清辽阔疆土尚在,朝廷尚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