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血染国门 (2)(8 / 16)
村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炮膛打热了,烧红了,炮手们拿来浸湿的棉被覆盖上,坚持开炮;火嘴被砂粒堵塞了,炮手们仔细地用针剔净火嘴,继续填药;每一发炮弹都挟裹着不共戴天的仇恨,药捻的分量增加二成,杀伤力扩大到百分之二十……
“我们的弹药,能够坚持多久?”隆隆的炮声中,邓伯雄大声问。
“有的是,”龙仔说,“打它三天也打不完!”
“三天?”邓伯雄的浓眉锁紧了,“不行!要准备打它三个月,和鬼子决一死战!龙仔,我来点炮,你赶快去告诉大家,准备弹药!”
“是,少爷!”龙仔抹了一把汗,匆匆跑下炮楼。
围尾神厅里,长明灯下,供奉着邓氏历代祖先的牌位,香案上青烟缭绕。案前挤满了老弱妇孺,怀着深深的恐惧、殷殷的期望,注视着那缕缕青烟。文心瑜抱着幼子阿猛,把脸贴在孩子的脸上,忧伤的眼睛含着泪水,喃喃地说:“阿猛,阿猛,你太小了,还帮不上你阿爸……”
皓首银须的老族长九公长跪在香案前,闭着双眼,像是一座塑像,默默无言,纹丝不动。老人家年逾九旬,耳不聋,眼不花,外面的天下大乱,心里清清楚楚。他这一辈子,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皇帝,亲眼看着大清国从泱泱天朝大国一步步垮下来,沦为狄夷列强刀俎上的鱼肉。道光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自己派林大人到广东来禁烟、打鬼子,自己又亲手把林大人革职查办,把香港岛拱手让给了鬼子;‘咸丰爷省了一道手续,鬼子打来他就跑,鬼子要什么给什么,九龙又归了英国人;到了西太后掌天下,大清国的土地从北到南,今天割一块,明天租一块,说不定哪天就被洋人瓜分个干干净净。所以,庆亲王啊,李中堂啊,谭制台啊,统统都不必指望,既然已经签字画押、裂土为界,新安县的这块地方必是洋人的无疑了。这就好比一个家族,领家的族长要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个家败起来可就真快,就像一首曲子唱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大清国的这座大楼,风雨飘摇,还能支撑几时呢?九公嫌自己活得太久了,亲眼看见了这番破败;他嫌自己大老了,九十多岁的人,再活九十九年是没有指望了,新安这地方再回到中国手里,那一天他是看不到了!如今,他的儿孙舞刀弄枪地抗英,老人家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邓氏儿郎没有辱没祖上的荣耀,想当年元兵南犯,七世祖元亮公起兵勤王,搭救大宋落难公主,那是万古流芳的忠臣哩!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