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世纪婴啼 (1)(4 / 22)
自己精力已大不如从前,确实是老了,虽然臣子们天天祝她“万寿无疆”,她自己心里清楚,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她可以凭借手中的强权扼杀新政、囚禁皇帝,却不能以年逾花甲的老迈之躯和春秋正盛的皇上在生命的驿道上赛跑,一旦自己撒手归天,康、梁逆党与皇上里应外合,东山再起,该如何是好?皇上的存在,是对皇太后的最大威胁。因此,她命令大医每日编造为皇上诊病的脉案药方,并且把皇上“患病”的消息传示各衙门,密电各省督、抚,通报外国驻京使馆,造成皇帝因病重而不堪治国重任的假象,待水到渠成,便可废黜光绪,另立新君。谁知舆论一出,朝野哗然,举国震惊。有个候选知府经元善在上海联合海外侨民,呼吁“保护圣躬”,远在南洋新加坡、吉隆坡的华侨绅商也纷纷打来电报,向皇帝请安。皇太后密传手谕,就“废立”之事征询地方重臣意见,湖广总督张之洞默不作答,显然是不赞成,两江总督刘坤一则明确表示反对:“君臣之义已定,中外之口难防。”期期以为不可。列强驻华公使惟恐中国政局的变动影响他们各自的在华利益,对皇上的“病情”密切关注,想方设法探听消息,还要求在明年的正月初一为即将“三十而立”的皇帝拜寿,表达了明显的“干涉”意向。皇太后怕的就是得罪洋人,偏偏山东、直隶又闹起了义和团,他们设坛聚众,较拳斗勇,画符念咒,刀枪不入,专与洋教作对,烧教堂,杀神甫,引起洋人的强烈抗议,各公使向总理衙门施加压力,皇太后不得不应洋人要求,把山东巡抚毓贤调离,派袁世凯接任,率领他在天津小站创立的“新建陆军”前去禁剿“拳匪”,这场乱子能否平息下去,还不得而知……
皇太后思前想后,满腹心事,愁肠百结,哪里还有“暖坐冰床过玉津”的乐趣?瞻望前途,不寒而栗,倒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了。
“我怎么听着……这冰‘嘎巴嘎巴’地直响唤?”她声音打颤地说,心里慌慌的,也不知是自己的耳朵幻听,还是冰真地要裂,“咱们回去吧!”
李连英从瀛台那边沿着冰走过来,还没追到金鳌玉蝀桥,发现老佛爷已经上岸了。
东堂子胡同,高悬着“中外礻是福”大匾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前面,雪地上停着一顶绿呢大轿,还有一辆西洋马车。
衙门大堂里,李鸿章正在接待一位贵客:刚刚从伦敦返回北京任上的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他从3月下旬归国休假,到12月中旬返任,包括旅途在内度过了长达八个多月的假期,略略胖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