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十章 初涉政事(3 / 4)
顺治眉头皱的死紧:情况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朝中臣子虽多。却是一个个就知道跟自己伸手。庞大的费开支是省不的的。臣子的钱粮要按时发放。每天。各地都有雪片般地折子上来。遭了水灾的河口决堤的。遭了蝗灾旱灾的。粮食,产乃至绝收的要拨款救灾否则将激起民变……一桩桩一件件。没一样省心的。自己却到哪里寻钱来?
这个时代。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军队等国家机器的以正常运转依靠地主要是农民阶级地赋税。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最是让顺治头疼。
所谓“无地则无民。无民则无赋”。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土地农民与国家赋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民逃地荒引起的,税不足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到朝廷的统治。再加上连年用兵。巨大的军费开支更使的处于窘境的朝廷财政捉襟见肘。流民安则转盗为民。流,散则转民为盗。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的务之急。是如何招背井离乡颠流离的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去。尽快整顿恢复业生产成为此时各项事务的重中之重。
早在顺治六年。朝廷即颁布荒。诏谕全国:“凡各处逃亡民人不论原籍别籍。必加招。编入保甲。'之安居乐业。察本地方无主地。州县官给以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并且把劝垦之多寡作为考核当地官政绩的一项容。同时。朝廷还不断接受地方官员的建议。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令垦荒”的政策。如放宽起科年限。对招垦种的流民由国家提供耕牛农具种籽等等。为了使农民回到地上去。用心良苦。
然而成效却是有限。南方战乱始终不息。西藏蒙古新疆准葛尔部罗刹国……边疆地区还要求稳…
母后--教训他。动便是张口“太祖”闭口“太宗”。好似自己样样做的不如先人。给祖宗丢脸了。岂不知太祖太宗时。他们困守关外。所虑者不过区区数十万人的生计。情况岂是跟现在能比的?
他已经竭尽全力勤勉于政事。朝中上下臣子不少。真正能为君分忧的却是寥寥无几。反不如扯后腿的为多。
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欢喜安慰的爱人。又不母后欢心。在后宫中倍孤立……
--思及这些。顺治真想抛开一切。皈依佛门。求的个一世清静。
怔然半晌。收回杂乱思绪。顺治作精神道:“你既看的如此清楚。有何妙计教朕?”说着话。心里实是升起一丝期盼。
这个少年是天神为子选定的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