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二十六章 中秋夜,几人欢喜几人愁(2 / 4)
是人已经离开京城了?那会儿听他们说就只是来京里办事,不是常住。”
陈旭日放了心。于桐他们都不是恶人,一腔热血,倒是十分热诚为了反清大业不惜流血牺牲,某种程度上,陈旭日对这样的人很是敬重。只可惜自身所处的环境太过特殊,与他们有所牵扯,极易惹来祸事,只好敬而远之了。
到这茬,袁珍珠就想到了沈,不由有些挂念道:“也不知小这会儿怎么样了,年纪一天天大了,跟着父亲在外整天里东奔西走的,也是过处,别把她给耽误了才好。”想到沈,不由又想起另一桩要紧事,“旭日,还记得娘上次跟你提到地你董爷爷家的侄女吗?”
“哦……记得。”
“前些时候给你董爷爷做大寿,娘见到她了。小姑娘看着是个本分地,单论长相,倒是不及小俏丽,性子就娴静多了,说话进退礼数十分周全。在家里是长女,下面有两个弟弟,听你董奶奶说,小姑娘话不多,两个弟弟淘归淘,倒都听她的话。可见也是个能持家的……”
袁珍珠的语气中有着隐约的迟疑。
这人吧,最怕拿来做比较。要是单以个人来说,董家的姑娘不错了,但是……怎么说呢,比起她之前见过的沈芸和金家的二小姐金真儿,却是稍嫌不及。
沈芸也就罢了,到底是见识多,为人最是落落大方,说话处事很会拿捏分寸,同她相处,让人觉得十分愉快。
金真儿呢,自上月十五在庙里一别,这一个月里头,又见过两次。
一次是在一家乐器坊里,袁珍珠是临时起意,想去逛逛,看能不能遇见合意的琴,正撞上金真儿过去拿古乐谱。她在那家店里买过一支非常合意地笛子,店家承诺为她搜集一些古乐谱。
再次巧遇,两个人都十分高兴,不免多说了一些关于乐器的话。袁珍珠趁兴真就买了架琴回家,临别时邀请金真儿得暇,请到家里小坐,自己多年不碰这东西,手都生了,正好向她请教一番。几天后,金真儿如约而至。
这姑娘给袁珍珠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她
的姑娘只大了一岁,言谈举止,却是给人至少要差岁的感觉。私下里,袁珍珠跟陈浩嘀咕过:金之俊的确会调教人,这金真儿的确不负才女之名……
袁珍珠虽说面上很少夸儿子,内心里,实是为儿子觉得骄傲和自豪。她自嫁人后,一直安于做一个后宅妇人,但有一样,她对于朝堂上官场里打滚的男人的那一套尔谀我诈,知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