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美国局势(2 / 3)
不过,在这乱世之中,人们的所作所为,往往是由不得自己的初衷的,就像他自己,原本只是饱读圣贤书,在京城中做一名令人羡慕的京官,哪里想到会有一天弃笔从戎,以儒生的出身,指挥大清国最强的武装力量与敌作战。所以说,曾纪泽的种种作为,既在他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曾国藩并没有对此显得如何惊愕不解。
自己的大儿子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曾国藩自然觉得脸上有光,曾国藩当即给远在黄州的曾纪泽修书一封,信中在嘉奖之余也不忘批评他一通“不请父命,擅做主张”,要他务必不可骄傲得意,时刻提防着陈玉成的再度进攻。
曾国藩估计的没有钱,黄州一战的失利并没有让陈玉成改变进取武汉的计划,在败归后的第三天,陈玉成集结了他能够集结的所有军队,共八万多太平军,准备以人数人的优势压倒曾纪泽武器上的优势,一举夺下黄州。
曾纪泽的探子很及时的将这个消息传回了黄州,实际上,曾纪泽认为凭借着常胜军目前的装备与士气,虽然人不算多,但免强守住黄州还是有把握的,但他并不想把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消耗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之中。
于是曾纪泽命威利暂时全权领导常胜军,自己则马不停蹄的返回了汉口,在征得了胡林翼的许可后,他再一次拜访了英国领事约翰,通过他向英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英国在华军方能够向陈玉成提出严正交泄,令其立刻停止对武汉的进攻。
曾纪泽会晤了英国海军司令何伯,在历史上,正是这个人在太平军攻陷黄州之后,亲自前往黄州,劝告陈太平军放弃进攻武汉。陈玉成虽为一代名将,但在外交方面经验不足,他对英国方面的恐吓心存惧意,在未能如期与李秀成兵团会师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行动,遂中止了对武汉的进军,转而率军北上,征战鄂北。也因此,放弃了攻取武汉的最佳时机,使得太平军“围魏救赵”的战略以失败告终。
曾纪泽向英方提出这样的要求,也不是无的放矢,还是有历史根据的。何伯此乘船赶来武汉,正是因为湖北局势的紧张,在英国政府的授意下而来。不过此人作为英国海军司令,在不久之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刚刚领导着英国的无敌海军攻破了不堪一击的大清海防线,作为一个高傲的军人,他从心底里有些瞧不起大清的军人。
何伯对于曾纪泽的提议,表面上显得不是很在意,他说:“我大英帝国对于发生在贵国的内战表示深切关注,但我国政府不方便擅自干涉贵国内部事务,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